|
該餵母乳還是配方奶?親餵還是瓶餵? |
|
作者:曾心怡(心理師) |
關於母乳還是配方奶的討論,是產後媽媽十分關切的議題。哺餵母乳有其生物性的意義,讓物種得以用自然的方式繁衍與存活。到了現代社會,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生存方式有更多可能性,當母親的角色更加多元,不再只是哺育與照顧時,配方奶的便利性成為選擇之一。
常聽到產後媽媽在詢問:「我到底該餵母乳還是配方奶?」如果妳也有相同的疑問,首先我們需要花一些時間熟悉哺餵的過程。妳可能在醫院、月子中心等地方已經嘗試過親餵母乳、瓶餵母乳或瓶餵配方奶,妳也可能體驗過用集乳器收集母乳的過程。體驗中我們逐漸會形成一些概念,例如我的產後生活適合哺餵母乳多久?或是我想要餵母乳多久?這些思考會包含一些因素,例如職業媽媽在集乳與工作上時間的分配、母乳量的多寡,以及在哺餵過程中的一些困難有沒有辦法被適當解決等,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打算。
1.母乳的好處?
母乳的好處也許大家都知道了。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母乳的好處在於便利與衛生,可以提供寶寶在出生第一個月中所有的營養,母乳中並帶有抗體可以提供給嬰兒保護;在寶寶六個月到一歲之間,母乳可以提供一半的營養需求。母親本身也能因為哺餵母乳減低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在心理上,媽媽除了可以享受在哺餵母乳時和寶寶的親密時光外,也能體驗到「我所提供的養分可以照顧我的孩子」這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2.哺餵過程可能遭遇的困難?
然而,哺餵寶寶的過程會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包含如何讀懂孩子是否吃飽、哭鬧的原因是生理需求還是其他?寶寶在親餵與瓶餵轉換的調適、媽媽自己的乳頭不適等等。這時我們會需要幫手,包含婦產科醫師以及母乳顧問。下表列出一些母乳諮詢管道提供給妳參考:
➔ 孕產婦關懷網站:母乳諮詢專線整理(請點我)
➔ 台灣母乳協會:哺乳諮詢地圖(請點我)。點開地圖後會有醫療院所與專業人員資訊。
另有➔ 哺乳室地圖(請點我)
母乳媽媽有許多辛苦是不為他人所知的。親餵母乳的媽媽,很多時候會出現寶寶整天「掛在身上」的狀態,因為新生兒的喝奶時間比較長,加上親餵與媽媽接觸的感覺,會讓寶寶捨不得離開媽媽的懷抱,而當媽媽需要休息時,寶寶由爸爸或其他人接手就可能會哭泣。有些親餵媽媽說這時會感覺到被指責:「妳看親餵母乳就讓其他人也無法接手照顧吧!」
願意親餵母乳的媽媽其實是幾乎放下自己的全部,想要給寶寶最天然也提供抗體的營養來源,而伴侶與同住家人如果能去珍惜這樣的母愛,並且成為支持者與協助者,例如在哺餵以外的時間盡量接手,讓孩子練習熟悉媽媽以外的照顧者;或是能夠換位思考感受一下,今天如果自己是親餵媽媽,成天被小孩「掛在身上」會有哪些心情呢?對於哺乳媽媽多一份體恤與理解,是能讓整個家庭更溫暖的原動力。
3.不同哺餵方式, 一樣的愛
然而哺餵母乳不是想要就一定順利的,在各種條件下,有時使用配方奶會是一個讓家庭生活可以運作比較順暢的方式。每個家庭的選擇,都有其原因。部分使用配方奶的媽媽或是因為生理因素必須停餵時,會因為無法哺餵母乳而感到愧疚,或是對於沒有辦法給孩子抗體而感到不安。而哺餵母乳的媽媽,也有可能在決定離乳的時間點而感覺到不安,心裡會想著有其他媽媽可以餵母乳餵到幾歲等等。
我一直期待餵母乳這項任務,是讓孩子和母親都能感覺到自在的。台灣在二○○一年開始實施全國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我們會在各大哺乳室看到「母乳最好」的海報,在母乳政策的推動之下,二十四小時母嬰同室會是「成功哺餵母乳」的步驟之一。然而許多媽媽感覺到自己產後沒有休息的時間,必須一直練習哺餵母乳,也影響到產後的身心恢復。
近年來母親自我照顧的意識崛起,婦嬰相關專業也開始主張不要讓哺餵母乳成為產後壓力來源,在哺餵母乳宣導的方式上也有所調整,讓哺餵母乳這件事更以母親為主體性,也擴大了母愛的定義——不應該只在母乳這件事上。就算不能夠哺餵母乳,母親還是母親,可以用陪伴、說話、擁抱和遊戲的方式圍繞著寶寶,那都會是愛的展現。
|
出處:《從女人,成為媽媽:孕前到產後的心理照顧課》(附媽媽心語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