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悄悄話|為自己做的書——《解謎大衛芬奇》 |
|
作者:陳嬿守(遠流編輯) |
※精裝書封/選了經典又高深莫測的一款作為封面,畢竟沒什麼比把字壓在臉上更挑釁。
當然是因為太想讀了,去年WFH的時期,上下班的分際總是模模糊糊,我不確定自己是為工作或喜歡而啃下這本書的原文書稿(如果以前念英文也這麼認真就好了),寫了長長一篇自覺分析公正、實際上太放感情的審書報告。
「他值得做嗎?」總編在遠距會議的電話裡問:「重點不是他沒得過的那個獎,而是他代表什麼?讀者為什麼要了解他?」
我當時一定回答了,論技巧,大衛芬奇
絕對是當代最具拍片實力的技匠(讀了這本的前言,發現 奉俊昊
也這麼說);論風格,至少看過《鬥陣俱樂部》的人都會懷著某種程度的敬意吧(後來某推薦人就道出是因為這部才想成為導演呀)。總之,誰不想了解天才?他的才華當然值得我們一看!
然而,是一次又一次讀過譯稿才驚覺,書裡固然記錄諸多傳奇軼事、天才的瀟灑,但更多是寫一個熱愛電影的人,大衛.芬奇付出什麼,怎麼爭取他想要的東西?(對照《異形3》和《社群網戰》來看,就懂其中憤慨)
而對業界,狠狠衝撞體制的背後要多仔細縝密?(當然是說《鬥陣俱樂部》,不過《曼克》對這部分的分析也超級精闢)
或對觀眾,怎麼把人性黑暗的探討織進星期五晚上的影視娛樂裡?(書裡講芬奇那些犯罪片,和大聊布萊德.彼特的篇幅大概不相上下)
再對未來,當科技與社會變遷,「電影」的核心是什麼?(諾蘭神會給出膠卷派的答案,但若你是從《愛×死×機器人》開始認識芬奇,怎能忽視他擁抱當代強勢的數位技術和串流平台?)
還有對自己,怎麼在職業生涯當中面對生命無常或中年危機?(必須讀《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控制》,這兩章真心是經典文學與通俗文學的超脫分析)
然後每拍一部片,就是背著上一部的枷鎖或盛名重來,一次又一次。可惡,那種痛苦怎麼讀起來有點療癒又有點熟悉?
不小心把他當神的人,都歡迎在書裡找找他的眼淚、中指、壞男孩式的淘氣,以及有著相同孤獨感的自己。
這是內容。而一本談電影的書,圖文編排更是買到之後的驚喜。
光是下載圖檔的一天,就覺得那幀數太值得哭(準備送印、上傳給印刷廠的時候是傳到快哭),一格格的片頭分鏡、特別放大的畫面也絕對別有用意(《龍紋身的女孩》有一張令人疑惑的跨頁大圖,看圖說就知道作者多故意)。
所以,咬著牙做大開本、選用能承載圖片表現又兼顧閱讀感受的紙張,是編輯過程中最貪得無厭的甜蜜。
以及都貪了,主視覺當然也??一口氣推出三款!
芬奇總認為片頭必須勾引,必須懸疑,所以選了經典又高深莫測的一款作為封面,畢竟沒什麼比把字壓在臉上更挑釁。
而博客來和誠品各推一款獨家書衣,偷偷在心裡叫它們網戰版和鬥陣版,標誌著一名導演的不同時期,同時呼應「解謎」,並且殘酷的限量。這時不該再說編輯,反而更像是影迷的心意。
最後,讓我解謎那個沒有得過的獎吧,
芬奇的片子動輒入圍十來項奧斯卡,卻從未抱回導演獎(其實諾蘭也沒得過)。而用芬奇的方式挖苦芬奇,書裡就要寫得如此壞嘴巴:「他希望隸屬於一個俱樂部,一個終於接納拍出《鬥陣俱樂部》的人去成為其中一員的俱樂部。」
這種壞,還真是無損我們愛他。
不對,我才不會說我愛芬奇,愛就是為他編一本書這樣。
#這不是賣書文而是告白文
※博客來書衣/是好萊塢片最愛的藍橘配色! (看到這款時完全回想起編過的《電影冷知識》,裡面就有 Teal and Orange 的探討)
※誠品書衣/是千禧年前手工風(設計有致敬《鬥陣俱樂部嗎》?我沒問),超難割捨!
※要解謎芬奇,當然要從11部電影+1部影集的片頭開始探討。
※這本書的策劃是 Little White Lies,他們的風格就彰顯在針鋒相對的繪圖這頁!
※分析演員的部分,配圖就這樣配(這本書聊布萊德.彼特的部分也是沒在客氣的多)。
※最愛每部片的跨頁那張!既不是海報照或最經典的劇照,但標誌出電影中很重要主題 (但《龍紋身的女孩》那張我真的覺得是作者太故意)。
※電影背後有哪些參考或致敬?作者會整理出十個物件,但我覺得根本就是偷看芬奇的檔案櫃。
※兩個限量版視覺,一直有自己做了黑膠的錯覺。
※大合照!(書衣是有折口的,拍照時沒展開) |
出處:《解謎大衛.芬奇:暗黑系天才導演,與他眼中的心理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