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堂有趣的戲劇課》120位作者、158部作品!圖文並茂,輕鬆概觀西方戲劇發展史 |
|
作者:卡塔玲娜.馬倫霍茲、朵恩.帕里西 |
eater(戲劇)一詞來自希臘文的theaomai,即「注目觀看」之意。據知第一個演員的名字是protagonistes,於是便演變成當今文學中所謂的Protagonist, 即「英雄」或「主角」之意。
誰發明的?
古代希臘人。起初只有一組歌詠隊,為了榮耀酒神戴歐尼索斯而詠唱。之後加入一個演員,然後又加入第二個,再來是第三個、第四個等等。戲劇主題大部分涉及無人能擺脫的宿命—最後亞里斯多德寫下繁複的戲劇理論。上演場地是圓形劇場(有些可容納超過兩萬名觀眾),但並非每晚都有演出,只有在酒神節,也就是榮耀酒神的慶典才演出,一旦演出就是好幾天。詩人們不僅寫下劇本,也擔任導演及演員。
後來怎麼發展?
希臘古典時期之後迎來羅馬古典時期,但是基本上對戲劇的發展沒有影響。之後很久一段時間沒有任何變化(請見第24 頁的「大停滯」)。中古時期,教會禁止任何粗俗的娛樂,因此人們在復活節和聖靈降臨節就以「受難劇」(Passionsspiel)獲得一些娛樂,這是一種教會戲劇,重現耶穌受難的故事—用很多血漿和舞台戲法,這種宗教劇和戲劇舞台演出卻沒有太大關係。直到十六世紀,戲劇發展才又重新向前推進,主要發生在義大利、英國和西班牙。
義大利:專業表演戲劇
十六世紀中期,在義大利形成最初的專業演員團隊,戲劇文化應運而生。「專業表演戲劇」(Commedia dell’arte)在德文當中也被稱為「民俗劇(Volkskomödie)或是即興戲劇(Stegreiftheater),因為演員即興表演,不過還是以劇本和角色為基礎做變化。固定角色的人數有限,他們戴著特定的面具,例如老學究(博士/有著大蒜鼻的黑色面具)、富有的商人(年長愚人/有著山羊鬍的棕色面具)、僕人(狡猾小人物/滑稽的面具加上帽子)。
每個劇團對某幾幕有自己的曲目、戲法、文字遊戲、讚許和抱怨的演說、愛情告白等等,演員就用這幾種手法即興演出。此外,不同於伊莉莎白時期的英國,義大利也容許女性登台表演!
伊莉莎白時期戲劇+西班牙巴洛克時期
托馬斯.基德、克里斯多弗.馬洛還有少不了的威廉.莎士比亞讓戲劇在英國流行起來。1576 年,倫敦築起新時代的第一座公共劇院:TheTheatre。流動的演員轉型成專業的演員劇團,劇目隨時超過30 部—對新戲劇的需求龐大。
戲劇在西班牙的發展也差不多,前往觀賞comedia(西班牙文「戲劇」)演出是極受歡迎的休閒活動。劇場有吃有喝,最便宜的座位是內院的站位,裡面應該是臭不可當(沒有廁所也沒有垃圾桶!),卻一點都不影響大眾看戲的心情。
1600 年左右的英國和西班牙劇作家不怎麼在乎亞里斯多德的戲劇原則,但是也沒有發展出自己的戲劇理論,他們只想娛樂大眾。
德國
相較之下,戲劇文化在日耳曼地區發展不良,除了宗教劇之外,從十五世紀開始只有滑稽粗俗的狂歡節戲劇表演。高品質的戲劇最初只在王宮裡上演。外國演員劇團為諸侯等人演出莎士比亞的劇作,後來也演出莫里哀和拉辛的作品。一般平民直到十八世紀都以流動劇場演出的滑稽劇和俚俗劇當作娛樂,大部分是很隨性的演出,劇情也相當愚蠢癡傻。
──以上摘錄自《上一堂有趣的戲劇課:下自漁夫上至女王,跨越2500年的經典劇作》
|
出處:《上一堂有趣的戲劇課:下自漁夫上至女王,跨越2500年的經典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