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1926-)的成名作《德語課》是在替納粹德國做精神驅魔,那麼,他後期的這本《失物招領處》,就是在替今天的德國在走向多元文化主義過程時再度浮現的種族主義和青少年新納粹,做出預備性的價值重建和對人生重新定義。
亨利倪浮、拉古廷博士、與喬的故事
《失物招領處》的故事是在說一個二十四歲,家世顯赫的青年亨利•倪浮。他和當代許多追求自我恬淡生涯的青年一樣,寧願到鐵路局下屬的冷門機關「失物招領處」當一個不求升遷的小職員,以及打自己喜歡的曲棍球。
在一次尋找失主的過程裡,他認識了一個來自俄羅斯巴什喀爾地區的數學訪問學者拉古廷博士,並與他成為好友。但亨利•倪浮租屋居住的地方,卻有一群新納粹機車幫派,不但亨利•倪浮自己曾受過威脅,拉古廷博士也被他們認為是韃靼人而施暴過。而亨利•倪浮那個社區的郵差,個性溫馴而小個子的奈及利亞移民喬,在送信時也被那群新納粹機車幫凌辱。亨利•倪浮怒而手持球杆主持正義,但卻寡不敵眾,就在他和喬陷入被圍毆的危險之際,社區居民看不下去,站了出來,他們才免於一劫。
反對新納粹的弦外之音
文學上的「諷喻」,乃是以「喻」為「諷」,意在弦外的表現方式。而在《失物招領處》裡,它所諷喻的,主要是一九九○年代後,尤其是兩德統一後的情勢。從一九八○年代德國經濟漸趨停滯開始,由於青年就業逐漸困難,於是排外的青少年新納粹遂在各大城市興起。也正因對這種現象深以為憂,德國人文主義傳統最深,社區警覺度最高的法蘭克福市,遂出現了數十萬市民,深夜秉燭遊行,宣稱誓死保衛移民權利,反對新納粹的群眾運動。
善良不足以禦邪,還必須加上警戒和勇敢
也只有在這樣的脈絡下,人們始有可能理解藍茨寫作《失物招領處》的心情。「遺忘」已成了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徵。正因為「遺忘」、「健忘」,人們才會讓過去的邪惡換了一個新面目而重新來臨。把不該忘記的緊緊記住:並且要明白,只有善良並不足以抵禦邪惡,善良還必須加上警戒之心和勇敢,才可讓邪惡收斂。這乃是書中主角亨利•倪浮的經驗,也是作者著這本小說,再一次向世人發出了叮嚀。
(本文摘錄自《失物招領處》導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