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我想對作者遙寄萬里之外的感謝。我的孩子文文,是個有重度智能障礙以及多重身體障礙的孩子,我特別能體會,要教導這樣的孩子不容易,而更不容易的是,要在外界不理解的大氛圍下,執著地為這樣的孩子爭取權益、爭取尊重。
接受現實,但不放棄這些有障礙的孩子
本書作者為許多有著不同程度智能或學習障礙的孩子奮鬥不懈,為了幫他們爭取參加原來是為資優生設計的太空營,他和另一位特教老師飽受白眼、嘲笑與挫折,但卻一直無悔地勇往直前。終於,他們為學生們爭取到參加太空營的寶貴機會。要知道,對許多有特殊障礙的孩子而言,他們都得花上十倍、百倍於常人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做得好,更何況是參加太空營,去學習、認識與操作那些複雜的儀器。
作者不打算用文字刻意美化、浪漫化這些有特殊障礙的孩子。誠如作者在〈序曲〉及第一章所說:「他們大半輩子都是邊緣人,有時過去受到的創傷會嚴重到無法平撫。這些孩子會考驗你的耐性,也會令你心碎。老實說,有的孩子根本不甩你,也不希望你伸出援手。有的孩子情況好轉,有的孩子則每下愈況,實際情況就是如此。」作者做了一個讓我很感動的結論:「我們接受現實,但不會因此就不再關心這些孩子。」
對有能力的人的祝福,也是對弱勢者的祝福
實際上,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會有兩個智能有障礙的孩子!百分之二是一個很高的比例,這表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這些孩子都是社會的一部分。
也因此,我真的很希望所有掌握權力的人、擁有能力與財富的人,家中都有一個身心障礙的孩子或家人,這樣他們將能體會弱勢者的點點辛酸,也許他們才會好好運用自己擁有的資源與條件,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的期待絕不是詛咒,而是祝福,對有能力的人的祝福,也是對弱勢者的祝福。也許唯有如此,孔子在〈禮運大同篇〉裡所描述「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理想才能實現。
(本文摘自《愛因斯坦的孩子》推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