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 飛死矣。》
/channel (2005-12-19 23:31:04)
最近看到有人論及劉備對聽聞張飛之死的反應【噫! 飛死矣。】十分冷淡,不若法正死時的痛哭流涕,再以此引申關,張與劉備關係其實沒這麼好。其實,《三國志》裡有不少情節十分感人,恰巧,我認為這一段淡淡的敘述卻感人至深。
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彊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追諡飛曰桓侯。
劉備根本沒聽張飛軍營都督的簡報,只是聽聞都督前來,就心知張飛死矣, 那種相知甚深,又慘遭命運作弄的捶心肝演出,就ㄧ個【噫!】字表露無遺。
有人以為【噫】=【咦】,所以還以為劉備不怎麼在乎。不對, 以下是比較貼切的字義根據:
《新校本漢書/列傳/卷五十六 董仲舒傳第二十六》 贊曰:劉向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加,管晏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為:「伊呂乃聖人之耦,王者不得則不興。故顏淵死,孔子曰『噫!天喪余。』」
[四]
[四] 師古曰:「事見論語 . 噫 ,歎聲也 . 言失其輔佐也 . 噫音於其反
. 」
孔子愛徒顏淵死時,他也是【噫】了一聲,這是痛心的表現。
《三國志》裡,這麼生動的口白描述,絕無僅有。
張飛死得窩囊,劉備與陳壽卻為他留下這麼有感情的墓誌銘,也算活得夠本。
channel
《RE:噫! 飛死矣。補充資料》
/阿啡 (2005-12-20 10:56:11)
噫
作動詞用。吃飽後,胃裡的氣體因阻鬱而上升,並且發出聲音。《黃帝內經素問》˙卷二十二˙「至真要大論: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則嘔,腹脹善噫。」
作歎詞用。
1.表示悲哀、傷痛的語氣。《論語˙先進》:「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2.表示驚嘆的語氣。同咦。如:噫!你怎麼在這裡?
3.心不平所發的聲音。《論語˙子張》:「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
(參《教育部國語辭典》)
該字的解釋字義,可以參考漢代當時此自使用的情況:
東漢隱士梁鴻,過京都洛陽,見宮殿巍峨富麗,感嘆耗費了巨大民力,而作〈五噫〉之歌。《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梁鴻〉:「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顧覽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肅宗聞而非之,求鴻不得。」
可知在東漢時,用「噫」作為感歎詞,有深刻意義。劉備口出「噫」之聲,雖然未必與梁鴻有同樣的感慨,但劉備與關、張之感情,早已書寫在《關羽傳》之中:
先主與二人(按,指關羽、張飛)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也許因為劉關張感情甚篤,人盡皆知,劉備不需要像惋惜法正之死一般,哭得呼天搶地,畢竟乃法正新投靠之人,關、張乃起事之雙臂,不需要為其死再做場面功夫。
劉備對法正之死,固然有惜才之意,但難保沒有作秀之實,藉以凸顯自己愛才惜才的形象。
阿啡...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