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與胡軫》
/中距離跳投
(選自月旦群英2001-12-10 23:49:51)
(上)
今天為什麼要寫徐榮、胡軫這兩人呢?那是因為這兩人在董卓軍中有一定地位。尤其徐榮,更可說是董卓軍對關東軍中戰功最彪炳的戰將,然而,在三國演義中,卻將之列入不重要的地位,草草帶過,我有點不滿,所以今天來替他伸冤一下。
時在東漢初平元年,話說當時關東軍群起討董卓,當曹操勸說袁紹發兵不成,自己帶兵討伐董卓時,在滎陽汴水與董卓軍交戰,阻擋在前的就是徐榮。這一仗,曹操慘敗,甚至自己的戰馬被射倒,還要曹洪支援馬匹。然而羅貫中一筆「交馬數合,(夏侯)惇刺徐榮於馬下。」就了事,未免太敷衍了吧。事實上是徐榮鑒於光曹操軍就有那麼大的抵抗,可見關東軍主營所在地酸棗不易取,因而引兵退去。(否則曹操…)
或許有人說,擊敗曹操不算什麼,他的兵訓練不良、數目又少。那下一個戰功又如何解釋呢?同年,當董卓派遣徐榮、李蒙在梁城擄略時,恰好遭遇上了孫堅。有讀過三國志的人就知道,孫堅對董卓軍幾乎是百戰百勝,唯一輸的一場,就是這場臨時的遭遇戰。這一場,也是以孫堅的慘敗作收,部將穎川太守李文(文上有一個日)被生擒,烹之,而且造成孫堅部隊的戰鬥力極度耗損,整補了幾個月才回復。
初平二年,當孫堅收拾殘兵,進駐至陽人時,董卓得知這個消息,認為這是大好良機,可以拔除這個眼中釘,於是派遣大軍,企圖一舉擊滅之。這就引出主題另一個人物-胡軫。董卓派任東郡太守胡軫為主帥、與騎督呂布聯合進攻,胡軫大概人和做不好,竟然大言不慚的說要幹掉「一青綬」(中級幹部?)以整頓軍隊,使呂布相當厭惡(因為他也可能被…)。所以在宿營時,派遣部下到處宣揚敵軍來襲的消息,軍隊自己大亂,孫堅看到這種狀況,追擊之,胡軫軍自然敗北。這可算是董卓軍的大敗,都督華雄在此役中戰死,軍事主動權自此落入孫堅手中。
(下)
上文中有闕漏的地方,汴水之役,徐榮的戰功有擊斬衛茲(就是供應曹操軍資之人,張邈部將)與鮑韜(鮑信弟)。
接下來,徐榮出現在史書上,已經是他的死期了。
初平三年,王允、呂布擊斬董卓後,呂布希望王允頒布大赦以安涼州軍軍心,王允不准。有人提出由皇甫嵩作涼州軍統帥安撫軍隊,王允也不肯,還打算解散涼州軍。當時,民間傳言朝廷要誅殺所有涼州人,涼州各軍統帥相當驚恐,各自控制軍隊,互相以蔡邕的例子作為借鏡,中立觀望朝廷的動向。王允剛愎自用的態度,終於激起變亂。牛輔舊部李傕、郭氾、張濟等由陜縣起兵,向長安而去。(注意是由東向西)當時分駐在各地的涼州軍,如樊稠、李蒙、段煨等,王允完全指揮不動,指揮得動的,只有胡軫、徐榮這兩部。王允派他們阻截李傕進兵,但是這兩部的將官也是涼州人,軍心頗為不穩,新豐一戰,胡軫、徐榮軍大敗。胡軫投降、徐榮戰死。這一仗確立了李傕軍的戰略優勢,樊稠、李蒙加入李傕陣線。(段煨仍保持中立)長安最終陷落。
胡軫也沒多活多少時間,當時他與郡功曹游殷不合,設計陷害他,一月餘,胡軫發病,口說「伏罪、伏罪,游功曹將鬼來」,不久便死。關中人稱游殷為:「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貴神之靈。」(知人:指的是將兒子游楚託付給張既這件事)
還有,因同鄉之誼,徐榮向董卓推薦公孫度為遼東太守,使公孫度也成為群雄之一,此是後話。
我就介紹到這裡。有什麼闕漏的地方,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