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司馬懿vs諸葛亮》
/中距離跳投 (選自月旦群英2002-06-25 09:18:02)

  當諸葛亮與曹真的對決相持不下時,司馬懿在幹嘛?

  其實他也是都督之一,負責駐守荊北,襄樊宛重鎮的守將,事實上,這是比較輕鬆的一路。從曹魏的觀點上來說,吳國主力北上的路線為最緊要,蜀國北上路線也具有威脅性,陸遜荊州軍團(常駐江陵)固守有餘,最多也只是當作牽制部隊,其實並沒有大舉北上的能力,因此,三鎮之一的壽春最受重視,長安其次,襄樊宛防線比較沒重要性。

  在這一時期荊北最大的戰爭,也只是平孟達的上庸之役(228年),司馬懿採取速攻,將未完成戰備的孟達迅速擊敗,諸葛亮、孫權也僅派一小撮部隊幫助孟達,在離上庸滿遠的地方就被阻擋了,事實上也有些遠水就不了近火之感。

  後來,曹魏的防禦重心漸漸轉向,長安由於諸葛亮連年北伐,成為曹魏的重兵聚集之處,壽春因為孫權北伐意願並不高,吳兵不善陸戰而退居第二位,襄樊宛防線的重要性仍然居第三,這時,曹真死了,曹休(壽春軍團長)也於石亭之戰(228年)後病死,司馬懿成了魏國資格最老的軍頭,理所當然的,關中防務交給他負責了。

  一開始當他接掌防務時,變更了許多曹真時代的法制,引進荊州舊部如牛金等人,亟思有所作為,第四次北伐(231年),司馬懿新到此地,為了服眾,總想試試看自己的實力,張郃屢勸不聽,五月時打了一仗,司馬懿大敗,從此比曹真還保守持重,曹真至少還會實行試探性的攻擊,打些小仗,司馬懿連這點都不作,以致於被部下恥笑懦弱。不過司馬懿比曹真好一點的是,他總是緊隨在蜀軍主力之後,給予蜀軍心理上的壓力。終於挨到蜀軍糧盡撤退,又打了一個平手…嗎?

  錯,蜀軍斷後部隊擊殺了張郃,魏國損失一名具有豐富經驗的大將。

  上文說到司馬懿變更曹真許多法制,引起曹真舊部不滿,不滿的人中又以張郃軍務經驗最老到,當蜀軍退軍時,張郃認為蜀軍必有埋伏,不可追,司馬懿熟讀兵書,怎會不知道?然而他仍強令張郃追擊,以致張郃兵敗身死。

  司馬懿的政治鬥爭手段的確厲害,他的借刀殺人、殺雞儆猴之計,使得曹真舊部的不滿迅速沉靜下來,魏軍的分裂情形也消弭,重新確立領導中心,鎔鑄成具有戰鬥力的實體。只是苦了張郃。

  蜀國因為連年北伐,已有力不從心之感,諸葛亮一方面要整頓政治,一方面要解決保守派(如李嚴等人)的勢力,忙到了234年,蜀國才有餘力進行第五次北伐。這次他聯絡了孫權一起出兵,聲勢浩大,諸葛亮也採取穩紮穩打的態度,實行屯田。司馬懿仍然採取持久戰,兩方在五丈原相持不下。只是孫權一方的北伐雷聲大雨點小,一聽到曹叡御駕親征就急忙撤退,意味著魏國援軍隨時可以增援,蜀軍在五丈原的軍屯,其成果雖佳,仍然不敷蜀軍的持久戰;更嚴重的是,諸葛亮病逝,喪失了統帥的大軍隨即分裂火拼,再也無力威脅魏國。司馬懿終究取得了最終勝利。

  司馬懿vs諸葛亮,仍舊是不分勝負,即便諸葛亮能在戰役中取勝,對於戰爭的大局仍無關緊要,司馬懿學的很快,既然無法吃掉你,我就走曹真的老路子拖垮你,兩方都討不了什麼便宜…然而,綜觀全場戰役,魏國的戰略目標非常明顯,就是拖垮蜀國的國力,這點連曹叡都明確了解……可以說,曹真的思想貫穿了整個戰局,這也是諸葛亮的不幸,沒有能趁第一次北伐大好時機獲取戰果,之後的北伐又有曹真、司馬懿阻擋在前,「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唉……

後記:

  經常有人說,曹魏最大的敗筆在於沒有宗室輔弼王室,然而,曹操是有做這項工作的。有人提到的虎豹騎,其功用除了保衛曹操外,最大的目的還是讓宗親能從此處學習經驗。

  曹操在世時所培植的宗室,如夏侯尚、曹真、曹休等人,都在曹丕、曹叡時代成為一方大將,屢有戰功。假設這些人還在,司馬懿根本沒有出頭機會,(曹操最討厭世族,曹丕認為沒關係,夏侯尚死後將荊北防務交給司馬懿)然而,歷史是詭異的,即使做了多少準備,也未必達到所理想的效果,夏侯尚、曹休、曹真先後死亡,司馬懿藉著他的功勳,名滿全國,已經無人能夠阻擋他的奪權(別跟我說曹爽,歷史上很少有皇帝、軍隊調動權在手還輸掉政變的廢物)。

  假設司馬懿的政治鬥爭對手不是曹爽這些紈錮子弟,而是夏侯尚、曹休、曹真等經驗豐富的老軍頭,又會如何?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