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于吉的社會影響》
/寒簫公子
(選自月旦群英2000-10-04 21:20:28)
于吉在民間的地位,和現代的宋七力一樣,不管司法怎麼查、知識份子怎麼批判,或是信徒怎麼證明其神,都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可是于吉的社會地位和聲望產生的時代背景,正顯露出當時宗教信仰處於「將要成熟前夕」的混亂。
東漢末年,正是民間化的道教由原始社會的「巫術信仰」,漸漸要轉型為完整的宗教理論的前夕。
吳人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定下了丹鼎派理論基礎,認為透過煉丹可以成仙,而自此之後,道教深入民間及知識份子的程度,可以由著作量的爆發性得到證實,光是在「抱朴子」一書中,可查的道書、符合計就有一千二百餘卷。
東漢順帝時期流傳甚廣的「太平經」(又稱天書、神書)便是融合神仙思想(長生不死)與道家觀念(清靜無為)的著作,建立了一套龐雜的宗教神學理論體系,並在其中提出了「天師道」的觀念,定下了將來中國早期道教(天師道和太平道)形成的條件。
于吉便是號稱得傳神書(太平經)。
漢末張陵所著的「老子想爾注」以粗鄙的信條曲解老子本意,也正是五斗米教的活動內容與理論的呈現。
「老子想爾注」與「太平經」有著思想體系的一貫性,便是都講天人感應、符瑞災異,嚮往太平社會。東漢末年政治經濟局面的黑暗,帶給人民生活上的痛苦極大。知識份子獲罪禁錮,不得出仕,造就了隱逸文化、清談文化、月旦文化,但是無所舒解的黎民們則只有訴諸信仰,五斗米道、太平道於此時創立,立刻聚集了廣泛的民間力量,他們主要的活動是符水治病、祈導禳除、提倡貧民互助濟困,完全符合百姓的需要
不管是天師道、五斗米教、太平道,都注重領導者的神力宣傳,能以簡單的祈禱儀式呼風喚雨、趨使鬼神、製造財富、降災取命,而百姓在接受其治病、救濟的同時,對這些宗教領導者的神力是從來不敢懷疑的,也確信這位宗教領導者能透過這樣的神力解除大環境加諸百姓身上的痛苦。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描寫于吉受到百姓瘋狂的擁護,的確很忠實地反映出當時宗教/巫術界的領導者的活動。孫策殺他的作法,也確實犯了政治上的錯誤。當時的人既然如此崇信于吉的能力,那麼將孫策的死朝這方面去聯想,也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