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如果準備好之前,機會來了……

 

  不管是英雄造時勢,或是時勢造英雄,能夠造時勢、看時勢、順時勢、用時勢、審時度勢的,就是英雄。

  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懷才不遇時,能做的,就是準備到最好狀態。雖說經驗很重要,沒有舞台來實際演出,私下再怎麼模擬排練,效果也要打折扣,但至少把心境、實力等各方條件準備好,才可能有機會一展才華。

  看看諸葛亮的例子。劉備三顧茅廬,請教看法,諸葛亮發表《隆中對》,侃侃而談,展現企畫長才。

  有史家懷疑,《隆中對》可能是諸葛亮在不同時空分批陳述的,並不是一開始就完整規畫、完全表達。然而即使三顧茅廬時呈現的不是完整版,至少諸葛亮當時也有相當的腹案,才能打動劉備,因此諸葛亮下山後,劉備便與他同進同出,促膝長談,令關羽、張飛醋勁大發,劉備表白說:「我得到孔明後,如魚得水。」

  設若諸葛亮之前自嘆沒有高階主管上門聘用他,而任腦子空白,對產業環境不費心研究,不事先作好功課,等劉備上門來問計天下,諸葛亮說,等我google一下、想一想再回答,那麼這人事案大概也會破局吧。就算諸葛亮依然出線,恐怕也是聊備一格,不獲重用。

  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但若機會來臨卻未準備好,怎麼辦?把上門機會推開多可惜,機會是一去不返的。萬一如此,此時能做的兩件事:1.善用自身資源;2.善用別人資源。

  以孫權為例。我們知道,孫權的事業,主要是繼承爸爸孫堅和哥哥孫策而來的,但孫權接掌的時候,不過19歲,而且事出突然,相信他作夢都沒想到,不到20歲,就要帶領一大群人,和群英爭雄。在江東一帶建立事業的「小霸王」孫策,26歲那年,遇刺身亡,臨終前交付事業給弟弟孫權,並且拜託心腹幹部張昭輔佐孫權。

  孫權準備不及,惶恐不安。其實年紀還不是主要問題,爸爸孫堅戰死時,孫策更小,才17歲。但孫策是軍事天才,統領軍隊才華遠在孫權之上,孫策必須給還沒準備好、領導統御能力尚待檢驗的弟弟孫權一點信心。就這點而言,孫策真是人才,他知道如何鼓舞孫權士氣,安定他的心。這時候講空話沒有效用,虛浮華麗的場面話只會讓人家聽了更徬徨。孫策針對孫權的優劣點切入,指引孫權,善加發揮所長,就可以了。他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意思是,率領江東兵馬,決戰沙場,爭霸天下,你不如我;拔舉任用賢能的人,讓他們各盡心力,保住江東,我不如你。簡單講就是:我的才分有些你比不上,但你有你的長處是我不及的。只要好好運用長才,事有可為。

  儘管如此,天降大任,還是令孫權驚慌失措。孫策去世後,孫權悲痛號哭,接下來該去主持的軍政會議他沒去。張昭提醒他:「現在是該哭的時候嗎?」張昭幫孫權換上官服,扶他上馬,請他出去巡視部隊。

  待孫權心情穩定下來,後續的發展沒讓人失望。他整合了人力資源,張昭、周瑜等舊幹部留任,魯肅、呂蒙等新人才加入,其他江東人才與世族豪強紛紛歸附。之前孫策初入江東,為了爭地盤展開屠殺,所結的冤仇,也在孫權任內弭平了。更重要的是,最初從長江北岸來到江東的人士,有些因為反對孫策統治,早已回去北方,留下來的,心存觀望。孫權讓他們安心,願意留在江東打拚,

  孫權的例子告訴我們。當機會猝然來到,如果還沒準備好,不可能請老天爺把時光凍結,等自己練好功夫再繼續。如何上路,走得順利,就要靠點智慧與堅定的信念,除了相信自己做得到,還要運用手中可打的牌,把該做的事做好。

最新更新日期:10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