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辛棄疾懷古詠孫權

 

  南宋詞人辛棄疾名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開始提到孫權,因此廣為三國迷所知。裡頭直接間接提到幾個人名:孫權、劉裕、劉義隆、廉頗,其中劉義隆是負面名詞,其餘多屬贊賞。藉著人物今古相較,時勢今昔對比,寄託憂國心事,整篇作品氣氛抑鬱而悲壯。詞曰: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語意與語譯大致如下──

  千古江山,像孫權那樣的英雄,再也找不到。當年的歌舞樓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風雨吹打在歲月中流逝了。如今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街巷,人家說,那是當年劉裕(劉裕,南朝宋的開國君主,小名寄奴)住過的地方。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氣勢好象猛虎一樣)。

  然而劉義隆(劉裕的兒子,南朝宋文帝)在元嘉年間,草率北伐,想效法漢朝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山築壇祭天而還,卻引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鮮卑族)率領的大軍長驅南下,直抵長江北岸,劉義隆登城,北望敵軍壯盛軍容,內心倉皇驚恐。

  我率眾南歸已經四十三年了,望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的情景。怎麼能回首啊?異族統治下的當地百姓竟在佛狸祠(佛狸祠是當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追擊至長江北岸,在瓜步山上建立的行宮,如今是南宋的淪陷區;佛狸是拓跋燾的小名)外迎神賽會,烏鴉啄食祭品,祭祀時鼓聲鼕鼕,一片太平景象。誰還會來問,廉頗將軍老了,飯量還好嗎?

  在國土分裂時代,不論朝廷是否自滿於偏安,仁人志士總有雄心壯志,要復國退敵,卻往往時不我與,形勢比人強,而生出回不去了的慨嘆。反攻復國,壯志難酬,恨啊。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於辛棄疾六十六歲時。一年前,閒置已久的辛棄疾獲執政的韓侂胄任用,先後擔任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而韓侂胄多年來積極籌畫北伐,把長期偏安的國家政策扭轉過來,這本是好事一樁,但準備不及,貿然進攻,等於送葬。辛棄疾想戰,但他不是輕敵冒進的主戰派,因此在他所戍守的京口(今江蘇鎮江),撫今追昔,思前想後,不由得憂心忡忡,而寫下此作品以抒懷明志。

  這不是無的悲觀,事後證明的確如此。宋軍伐金不利,韓侂胄被朝廷殺掉,項上人頭成為宋、金和議的籌碼。

  也因此,辛棄疾歌頌北伐有功的劉裕,也肯定被視為「守優於攻」的孫權。相信辛棄疾很清楚,孫權不是不想北伐,不是不想一統江湖,非不為也,乃不能也。沒這能力啊。但孫權能守住江山,不主動出戰但也不避戰,赤壁之戰在投降聲浪中痛擊曹操,多麼神勇,辛棄疾因而以「英雄」來稱呼孫權。反觀南朝劉義隆草率北伐,以致大敗,英雄不成反類狗熊,就太遜了。

  這闋詞典故很多,但瞭解創作背景與典故意思後,不得不贊嘆,辛棄疾用典,環環相扣,層層相疊,用事雖多,妙趣無比。

  同樣的,辛棄疾這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也提到孫權且只有孫權一人。不用典,意思淺近多了,可見辛棄疾真的很欣賞孫權: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生子當如孫仲謀」是引用自曹操的話。辛棄疾或許盼望朝廷能有像孫權這樣的人才,最好皇帝就是這樣,但他不會笨到明講。文學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最新更新日期:10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