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從演義看曹操二三事

 

曹操很哈人才

  曹操發布「求賢令」,被反對者罵到臭頭,好像只要有才能,道德操守都無所謂了。這是天大誤解,但姑且不問用人唯才的是是非非,從曹操這個聲明可看出他求才若渴的一面。

  但怎知此人有才無才?雖然可以私下觀察或請人推薦,但試用是最好的方法。用用看,好,繼續用,甚至拔擢升官;不好,就冷凍、解聘。總之要用了才知道。

  《三國演義》第5回「溫酒斬華雄」,凸顯了關羽的勇猛。一般讀者重點擺在關羽身上,但其實從曹操的表現,又可看出曹操比袁紹兄弟強的地方。當關羽自告奮勇,請求迎戰華雄,袁紹拒斥。他看不起關羽,但理由不是怕關羽打不過,而是嫌關羽只是馬弓手,會被華雄嘲笑,(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以為蜀中無大將,(當時無蜀,這裡借用比喻。)完全是面子問題。

  曹操卻認為,就給他試試看嘛。失敗了,再懲處。不試,怎知是不是膨風。(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何必管外界眼光。

  袁紹後來讓關羽去試,曹操的一句話起了關鍵作用。曹操說關羽「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意思是,我方推派縣令手下的馬弓手,不講,對方不會知道,這樣就不怕沒面子。

  袁紹勉強答應。

  關羽斬了華雄之後,張飛高聲大叫,要大家殺入關去,活捉董卓。袁術大怒。這時曹操又說了:「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

  「何計貴賤」這四個字太精彩。簡單,但有人(袁紹、袁術)就是想不到。曹操的想法,只要是人才,就該用,何必受限於學歷、身世、貴賤,這和他日後《求賢令》的精神是相通的。

  《演義》14回寫曹操奉迎天子去許縣,路遇徐晃阻截。徐晃和曹營大將許褚大戰50回。曹操欣賞徐晃,想納為麾下,不忍傷他。毛宗崗批語:「曹操見才便愛,安(哪)得不成大業?」

  這段話也肯定曹操哈才的苦心。


曹操疑所疑,亦能信所信

  智愚、高低、明暗的對比往往是相對的。例如和一般角色相比,江南七怪是厲害的,碰到全真七子就顯得普普;全真七子也是個角色,遇到華山論劍東西南北中諸俠,就不能看了。

  回想《三國演義》諸英豪高來高去,曹操有時笨笨的,有時又如強中強。我懷疑,曹操不要碰到劉備陣營的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諸將,就還不笨,碰到了,糗態就多了。

  不過相比於袁紹,在《三國演義》裡曹操簡直就是戰神。

  毛批三國,在30回官渡之戰有段評語,談到袁、曹之比,寫得極好:「袁紹善疑,曹操亦善疑。然曹操之疑,荀彧決之而不疑,所以勝也;袁紹之疑,沮授決之而仍疑,許攸決之而愈疑,所以敗也。曹操疑所疑,亦能信所信。韓猛之糧,不疑其誘敵;許攸之來,不疑其詐降,所以勝也。袁紹疑所不當疑,又信所不當信。見曹操致荀彧之書,則疑其虛;見審配罪許攸之書,則信其實;聽許攸襲許都之語,則疑其詐;聽郭圖譖張郃之語,則信其真:所以敗也。」

  同樣多疑。但曹操除了「疑」,還有「信」的部分,他相信麾下人才,而能及時修正,改變看法,重新衛星導航,這就是「荀彧決之而不疑」所指的意思;而袁紹少了這分天力,該疑的不疑,該信的不信,沮授、許攸講了,他不信,擇惡固執,真糟糕。


毛氏誇曹操兵學造詣

  曹操有兵書著作,曾為《孫子兵法》作注。

  裴注引孫盛《異同雜語》,說曹操:「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於世。」

  可見《接要》是抄錄的,不是自撰。

  但曹操還是很厲害。毛宗崗在三國演義第59回回評:「孫權之兵事決於大都督,劉備之兵事決於軍師,而唯曹操則自攬其權而獨運其謀。雖有眾謀士以贊之,而裁斷出諸臣之上,又非劉備、孫權比也。觀其每運一計,其始必為眾將之所未知,其後乃為眾將之所歎服。唐太宗題其墓曰『一將之智有餘』,良然良然。」

  難得的是,曹操南征北討,有實戰經驗,不是紙上談兵而已。

最新更新日期:1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