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害除周處
周處除三害。三害好除,地上的老虎,水裡的蛟龍,以武力就幹掉了。自己這一害,洗心革命,掌握在本身,也不難。最難對付的害,是險惡的人心,扭曲的人性。
周處就死在這一害裡。
周處除三害之後,奮發向學,成為學者,當了官。他的個性,嫉惡如仇,守正不阿。官場上,這種人必遭小人陷害。小的小人易躲,大的小人難防。小的小人頂多地痞流氓,易躲,大的小人,是朝廷官員,最是難防。
周處在御史中丞任內,大公無私,權貴犯法,提出彈劾,毫不客氣。對象甚至包括梁王司馬肜。(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的兄弟,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的叔叔,當今皇上司馬衷的叔公。)
晉惠帝元康六年八月,秦州、雍州各地的氐人、羌人,全部叛變,擁立氐人的統帥齊萬年為皇帝。十月,皇帝下詔,任命周處為建威將軍,討伐叛變的齊萬年。
周處部隊隸屬於安西將軍夏侯駿,而更高的頂頭上司,正是梁王司馬肜,他是征西大將軍兼雍涼兩州軍司令官(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
帶兵打仗,有勝有敗,本來就是勝負難卜,生死未定的事。但周處此去,明眼人知道,必敗無疑。這不是軍力孰強孰弱的問題,而是派周處去,等於羊入虎口。
兩個虎,一個梁王司馬肜,一個氐族的齊萬年。不是說周處打不過齊萬年,而是周處在司馬肜、夏侯駿兩個膿包麾下,凶多吉少。
有人看出裡頭的玄機。這聰明人,名叫陳準。
中書令陳準向朝廷說明周處的處境:「周處,原來是吳國人,忠直勇敢,只有仇人,沒有援助的人(有仇無援)。」
人際關係孤立無援,打起仗來,也會孤立無援。如果當前鋒,就危險了。因為前鋒沒有後援,深入敵境,等於送死。
陳準說,如果梁王(司馬肜)讓周處擔任前鋒,而陷害他,不發援軍,這場仗一定敗北。
陳準的意思,周處不能打前鋒,因為梁王司馬肜為了報私仇,可能不派援軍而置他於死地。那怎麼辦呢?最好的派遣是,周處當後衛,積弩將軍孟觀率精銳部隊一萬人當先鋒,這樣一定可以打敗齊萬年。
為什麼?其中意思史書沒講清楚。主要原因,孟觀是皇后賈南風跟前的紅人,孟觀打前鋒,司馬肜為了保護他,一定派出充分後援。
但陳準的意見遭駁回。周處還是得出征。
兩個月後(惠帝元康六年元月)周處出征,果然被派當前鋒。這時的齊萬年.已經自立為皇帝,擁兵七萬,實力強大。司馬肜、夏侯駿命令周處率領五千人攻擊。
周處一聽,他不但是前鋒,還是孤軍一支,沒有中鋒、後衛,這不送死嗎?周處說:「孤軍深入,沒有後繼部隊,必然失敗,不只是個人身死,還會給國家帶來恥辱。」司馬肜、夏侯駿不理,強迫周處出發。
這一天(惠帝元康六年正月四日)周處的軍隊還沒吃飯,司馬肜就下令出兵進攻。周處與敵軍主力部隊相遇,空腹作戰,從早上血戰到傍晚,大有斬獲,但打到最後,弓弦斷了,箭用完了,而救兵不來。周處身邊的人勸他撤退,他按劍說道:「這正是我盡忠報國的日子。」於是力戰而死。
朝廷事後責怪司馬肜,但是也不能拿他怎麼辦。可憐周處,盡忠盡力,戰死沙場。
朝廷當初駁回陳準的意見,在位的晉惠帝智能不足,恐怕不懂陳準在說什麼,所以也間接害死周處,是共犯結構之一。周處可說是司馬肜、夏侯駿、晉惠帝害死的。
所以說周處除三害,改邪歸正後改得太正了,得罪小人,被司馬肜、夏侯駿、晉惠帝這三害除掉。想到就讓人唏噓。
最新更新日期:101.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