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讀「管寧傳」札記

 

1

  讀「管寧傳」,很累。篇幅太大,且朝廷徵召他當官,詔書文字落落長;他上書婉拒,文字落落長。長還不算,典故一大堆。

2

  管寧的傳在《三國志.袁張涼國王邴管傳》。這是聖人列傳,傳主德高望重。古代德高望重的人很可憐,不想當官也不行。皇帝徵召你,你不來,是不給皇帝面子,看不起朝廷,帽子扣得很大,惹火皇上,會被砍頭。所以要嘛乖乖上任,要嘛想盡辦法逃避;或歸因於個性,性喜山林,不好為官;或身體不好,不堪重任;或家有老母照顧,等等。

3

  朝廷的人事詔書寫得都很噁心。皇帝態度極其謙遜,好像多渴望你來給我指正;沒有你,我看不到自己的缺失,這是家國的不幸。皇帝最好是這樣「求罵若渴」啦。

4

  天下大亂時,管寧和許多人一樣,投靠遼東郡避烽火。太守公孫度空出館舍,歡迎他。公孫度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可能政治的表面樣子做得好,謹守典章制度,又對他禮遇再三。管寧一去不想回鄉。

5

  管寧在遼東郡。曹操擔任司空時,曾任命管寧為官,管寧沒接到人事派令。中原亂事稍歇之後,許多人回去老家,管寧不走,有點終老在遼東的意思。魏文帝(曹丕)黃初四年(223年),管寧的老同學華歆(司徒)推舉他。管寧接受徵召,渡海回鄉。這樣已經給曹丕很大的面子了,曹丕看他回來了,給他「太中大夫」一職,他堅決辭讓不接受。

6

  但顯然這個人事案子朝廷說了就算。魏明帝在位,管寧的老同學華歆(太尉)要把位子讓給他,朝廷詔書寫的管寧頭銜就是「太中大夫」。

7

  朝廷詔書寫得表面客氣,暗裡不爽。「黃初以來,徵命屢下,每輒辭疾,拒違不至。豈朝廷之政與生殊趣,將安樂於山林往而不能反乎?」這意思是說,黃初四年以來,多次徵召,都掛病號推辭。難道是朝廷的政事和你志趣不合,你要在山林裡安享不來嗎?這段話聰明人聽了就知道,言外之意是,你對朝廷有什麼不滿的嗎?

8

  魏明帝曹叡好像要和管寧「盧」到底,非要他來不可。詔書裡任命管寧為「光祿勳」。後面補一句警語:「禮有大倫,君臣之道,不可廢也。」意思是,這是君臣之道,是國家的事,不是你個人自由。

9

  魏明帝曹叡為了讓管寧來,禮數做得十足,派官員供給他前來京都沿路要用到的車子(安車)、隨從、坐墊、食物。

10

  管寧上疏,繼續推辭。文辭卑微,用詞典雅。比較特別的是,文章裡寫明兩次朝廷徵召公文抵達的時間,這麼清楚繫年,似不多見。這兩段時間,第一次是青龍元年十一月,接到朝廷於八月廿六日發出的人事令;第二次,也是最接近上疏的這一次:青龍三年(235年)二月,接到朝廷於十二月十六日發出的人事令。管寧除了表示能力不夠,也說明自己老病,怕死在路上。

11

  徵召絕對不只兩次。前述兩回可能比較正式,陣仗比較大。傳裡說,(文帝)黃初年初到(明帝)青龍年間,徵召令接連不斷。可見次數之多。(之煩的!)

12

  明帝要青州刺史程喜去查,管寧是不是老病?雖然不像曹操派人查華佗那樣帶著殺氣,但也有點試探和不信任的意味。程喜詢問管寧的族人之後回報,說管寧還能拄著手杖自己走路,不必人家攙扶,但因個性的緣故,且這幾年可能自認年老智力衰退,寧願留在家中。這是他的志向天性,不是自命清高。

13

  幸好管寧沒有得罪這位官員,不然被擺一道,也是可能的。

14

  魏文帝(曹丕)管寧的老同學華歆(司徒)推舉他。管寧接受徵召,渡海回鄉。

15

  正始二年(241年),管寧死了。84歲。

16

  管寧在遼東住了三十多年。回鄉後(黃初四年,223年),住了18年。(算術沒錯吧?!)

17

  認識新字:賵。管寧十六歲喪父,親戚同情他,「咸共贈賵」。若有老花眼,會看成「贈帽」。父喪,送帽子做什麼呢?不是帽,是「賵」。音讀「ㄈㄥˋ」,指送給喪家助喪的物品。

18

  管寧終其一生,都在當宅男。沒當官。

最新更新日期:9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