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張魯:政教合一的先行者

 

.教主張魯.

  論三國人物,張魯可能不是什麼A咖,卻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人。他是政教合一的先行者,是太平社會的實驗者。

  所謂政教合一。政,指的是他實質統治漢中地區,擔任「漢寧太守」職位(「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是漢中郡(漢寧郡)的地方首長;教,指的是天師道,又稱五斗米道,他自稱「師君」。他是政治首領,也是宗教領袖,這在中國歷史非常少見。

  張魯的轄區,不設官吏,沒有什麼縣長、縣令,管理階層由資深教徒擔任。這些資深教徒,稱為「祭酒」。他們管政務,也管教務。

  「祭酒」一職是由「鬼卒」升等而來。初入教的人,等於在初級班,稱為「鬼卒」;修道到一個程度後,晉升為師兄級,就叫「祭酒」。擁有部眾較多,也就是被FOLLOW的人數較多的祭酒,稱為「治頭大祭酒」(《後漢書》說是「理頭」)。

  張魯的法令,不是嚴刑峻罰,而是教化優先。有錯,原諒;再錯,原諒;還錯,還是原諒。超過三次,才司法處理。而司法也不來治亂世用重典那一套,如果所犯的罪不重,可能罰他修路。這和現代法律處以勞動役的概念差不多。(典略:「有小過者,當治道百步,則罪除。」)

  儒家主張的道德教育,很難實現;以為苦口婆心碎碎念,人民便會發揮道德良知,「有恥且格」,人性有這麼單純就好囉。比較有機會實現的,是利用宗教的力量。教徒相信宗教鬼神,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自然不敢亂來。張魯做到了,很不容易。

  張魯在漢中,採用的生產方式可稱為微型的社會主義。各個祭酒必須在自己的管區裡修建「義舍」,準備米肉(義米、義肉),來往行人想吃就吃,但不是199吃到飽的那種。有多少肚量就多少食量,貪口腹之慾吃太多的,據說會被鬼神咀咒生病。

  這個「義舍」,史書上說,就像當代的「亭傳」,也就是驛站的旅館。但看來更像人民公社、公共食堂之類的。

  民以食為天。在窮困饑餓的時代,漢中簡直是世外桃源,依附的人多。韓遂、馬超和曹操打仗期間,關西數萬家百姓從子午谷進入漢中。

  張魯在漢中一帶執政三十年。這個社會福利、共產制度只在一個區域內實施,沒機會放諸四海看看是否皆準,有點可惜,但已經是難得的經驗。

.軍閥張魯.

  張魯是宗教領袖,但同時也是個政治人物,而且是擁有武力的政治人物。他在巴郡、漢中郡(漢寧郡)建立起來的政治勢力,就是憑武力打出來的。畢竟他的天師道和黃巾的太平道一樣,屬於早期道教,不是慈悲為懷的佛教。

  幸好張魯沒有據地兼併四方的野心和雄心,使得漢中地區除了有吃有喝,還享有安定和平。否則一旦開戰,生靈塗炭,免費供餐的良法美意便大打折扣了。

  張魯的父親張陵,是天師道的創立者,是道教開宗祖師。他在漢順帝期間,來到蜀地,在鶴鳴山(鵠鳴山)學道,信徒入教要繳五斗米為入會費,因此他的教派被稱為五斗米道。官府視這群人為賊,因此和「黃巾賊」一樣冠上個「賊」字,稱為「米賊」。

  張陵死後,兒子張衡繼承;張衡死,傳給張魯。這時蜀地的首長,益州牧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張魯擁有祖、父所沒有的武裝勢力。

  「督義司馬」這個職稱是臨時編組的,不是常見的官名。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是要他和別部司馬張脩合力攻打漢中。張魯、張脩不但攻下漢中,而且斷絕了棧道以及由漢中穿越秦嶺到關中的谷道(如褒斜谷、駱谷道、子午谷道等),還殺害朝廷派來的使者。

  接著張魯殺了張脩。

  張脩也是天師道的幹部。張魯除掉張脩,接收他的部眾,實力大增。

  後來劉焉死去,兒子劉璋繼位。張魯和劉璋不對盤,他嫌劉璋懦弱,對他不恭不敬。劉璋火大,殺了張魯母親和她的家人。張魯和劉璋翻臉,便據守漢中,全力發展他的政教工作。劉璋派部屬龐羲攻擊張魯,結果屢戰屢敗,他的巴西郡反倒被張魯奪去。張魯成為一方之軍閥。

  劉璋殺張魯母親和她的家人,事見《三國志.張魯傳》,原文說是「盡殺魯母家室」,但劉璋的傳記則寫,殺的是張魯的母親和他的弟弟。

  這裡要特別提到張魯的母親。她不是尋常在家裡煮飯洗衣的家庭主婦,他也是天師道的傳教士,大概是牧師娘之類的角色。她長得漂亮,駐顏有術,劉焉在位時,她常出入劉焉家裡。因為這層關係,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

  張魯的母親和劉焉有沒有曖昧關係,啟人疑竇,(當時張魯的老爸張衡不知死了沒)因此有學者懷疑,劉璋殺張母,是要為自己家族清理門戶,把父親的內寵除掉;而所殺害的張魯的弟弟,或許是劉焉的種,劉璋等於除掉同父異母的弟弟。

  當然以上純屬猜測,這些事情已經無從查考了。

  張魯生於亂世,盤據一地,不免的也成為競爭者,和群雄爭逐一塊地,或一口氣,或一個夢想。篇幅有限,下次再談。

最新更新日期:9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