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達人──董運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過去了,現代社會行行出狀元,不一定要讀書,不喜歡閱讀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此聽到很多平日不閱讀的人,總以沒時間為藉口,而不承認不愛看書,就很奇怪。
真的忙到沒時間讀書嗎?下了班,在家手持電視遙控器轉台看了幾個小時有時間,一餐飯吃上一兩個鐘頭有時間,在網路上哈啦幾個小時有時間,但拿起一本書就沒時間了。這是興趣和價值觀的問題啊。也許閱讀不怎麼有趣,也許閱讀沒什麼利益可圖,於是列為拒絕往來戶,這是人之常情。
真要讀書是可以抽出時間來的。東漢的董遇,就是很會擠時間來讀書的人。他的「三餘」法則,是利用時間的好方法。
董遇,字季直,是東漢末年的著名學者,為人木訥質樸而好學。漢獻帝興平年間,關中紛亂,董遇和他哥哥投靠段煨。兩人上山砍柴為生,董遇總不忘帶著書本,一有空就取出來讀,哥哥譏笑他,他不以為意,照讀不誤。
建安年間,局勢稍為安定,曹操迎獻帝到許縣,董遇被推舉為孝廉,後獲徵召為黃門侍郎,在獻帝跟前講課。獻帝很欣賞他,對他很信任。
董遇博覽群書,最有心得的是《老子》、《左傳》,並曾撰書注釋。魏明帝在位時,董遇當上大司農。像這樣一位儒者,自然有讀書人慕名求教。但董遇不肯教,總要求對方每本經典各讀上一百遍再來。他並且說了一句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見,通「現」。意思是,書讀上百遍,意思自然領會。反過來說,書得熟讀了才能真正體會書裡的意義。所以董遇要人家自習,讀熟了再說吧。
來者聽到董遇這麼說,就會推託想讀書卻苦無時間。董遇便勸他們利用「三餘」時間來用功。
什麼是三餘呢?三餘就是三種空閒時間。董遇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冬天是一年的餘暇,夜晚是白天的餘暇,陰雨天是晴天的餘暇。)
司這段話的意思是,農業時代,冬天酷寒,不忙農事,是一年當中最閒暇的時候,是一年工作以後的閒餘時間;晚上,下了工,是一天當中最閒暇的時候,是白天工作以後的剩餘時間;陰雨天不便出門幹活,是晴天工作以後的空閒時間,正是平常最閒暇的時候。把這些時間多加利用,就是三餘。
可惜董遇收學生的門檻太高,後來他的學問和著作也都失傳了。
董遇的事蹟出自於《三國志.魏書.王肅傳》。
最新更新日期:99.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