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升官的為何不是我?

 

  人生總有許多遺憾,例如:「愛人結婚了,新郎/娘不是我」。這種「好事出現了,但主角不是我」的模式,往往讓人抱憾終生。和上班族最相關的莫過升遷。

  升遷,更高的階級,更多的名利,誰不愛?但位子只有一個。最難堪的,要算是條件不錯,呼聲最大,以為雀屏中選,人事令發表後卻落了榜,情何以堪?這時最怕自我否定,質疑自己的條件;更怕怨天尤人,牢騷滿腹。

  然而不是我,就表示我不如人嗎?未必。撇開徇私、鬥爭等因素,老闆選才用人,可能還有特別考量。若能知道內情,或許較能釋懷。

  戰國時期的兵法家吳起,著有《吳子兵法》,理論、實戰雙強,帶兵打仗,無往不利。他在魏國,效力魏文侯,對外交戰七十六回,六十四場全勝,其餘打平,保持不敗紀錄。魏文侯去世,魏武侯即位後,要選國相。怎麼看,怎麼輪,吳起都是最佳人選,最後他卻槓龜了,入選的是田文。吳起不服,跑去向田文嗆聲,和他比個高下。

  吳起問田文:「帶兵打仗,讓戰士樂於賣命,敵國不敢蠢動,你比起我如何?」田文答:「我不如你。」

  吳起又問:「理官治民,充實國庫,你比起我如何?」田文答:「我不如你。」

  吳起接著再問:「防守邊境,防範外患,你比起我如何?」田文還是回答:「我不如你。」

  吳起更加不平,問道:「這三樣你都在我之下,為何職位你卻在我之上?」

  田文反問:「當今國君年少,局勢不穩,臣子不能齊心歸附,民眾不能信服。這個時候,是囑託給你,還是囑託給我呢?」

  吳起沈默不語,想了好一會,說:「囑託給你啊!」

  田文不和吳起硬碰硬,反而自謙,承認不如,但扣緊一個事實:只要田文有一個優點是吳起沒有的,而這個優點正好是當前相國最需要的特質,那麼相國的位子就非田文莫屬。這優點是什麼?就是政局不穩,內部不協,需要具備人和條件的調和者。雖然吳起打仗是贏家,改革有魄力,但人格特質讓人不放心,和大家處得不太好。這個時候國家需要安定的力量,田文基於這個原因出線,不足為奇,吳起心服口服。

  田文雖然自承樣樣不如,但從他的分析可知,他的頭腦清楚、觀念明確,決非弱者。吳起本來不服,卻不敢找魏王理論,而私下詰問田文,想讓他知難而退,結果反而被說服了。試想,若無這段對話,日後吳起恐怕不是怨懟連連,就是扯後腿,這是職場官場常見的鬥爭型態。

  所以老闆的人事安排,對落選者安撫說明,是必要的。我們可能相信「為政不在多言」、「沈默是金」這種話,卻忽略了溝通的重要性。上個月本欄講陶朱公的故事,他若對長子多講一段話,就可以免除一齣悲劇,可見溝通的必要。

  田文/吳起的案例也說明了,雖然用人唯才,「才」的定義必須重新認定。開疆拓土看似豐功偉業,但不一定是第一功,所以劉邦得天下後論功行賞,前線打仗的武官排名反而在負責後勤的蕭何之後,眾將官不服。劉邦說,將軍在戰場出生入死,是獵狗;而蕭何就像發號施令的獵人,是他驅使獵犬行動的,所以功勞更大。

  光憑這段話,就可見劉邦是個眼光了不起的大領導家。所以蕭何也好,田文也好,從表面上看來,官位懸缺,他們不是最可能的人選,但不用妄自菲薄,他們的某些特質、能力,註定了要升官發達。

  真的不用妄自菲薄。三國時代,孫策在江東一帶打下基礎,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臨終前傳位給二十歲的弟弟孫權。孫權誠惶誠恐,沒有信心。孫策鼓勵他說:「率領江東人馬,決戰疆場,爭霸天下,你不如我;選賢與能,讓人才效力,保住江東,我不如你。」

  這段意思是,打仗,開疆拓土,你不如我,但我幫你做好了;守成、人和,你比我強,未來你盡可發揮。為什麼這麼說?孫策白手起家,軍事勢力伸入六個郡,但地方大族未必服從,內部不協隱憂存在,孫策剛猛,不善協調,孫權反而有這特質。論作戰,孫權誠然不如哥哥,但這時候打仗不是最迫切的事,因此孫策要孫權莫驚莫怕。

  這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才,不一定要和前任相比,自覺不如而惶恐,也不必蕭規曹隨。盡可拿出自信,發揮才力,放手一搏。

最新更新日期:9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