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神遊,多情應笑我
我們以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情緒,漫遊三國。有的透過書冊史料,有的以照片、影片,有的藉談古說書,和三國英雄交心,和歷史事件交會,和古今時空交集。
遨遊在三國情境,我們對每個出場人物臧否月旦,對每個決斷策略分析論評。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各有不同解讀。一個三國,各自表述。
談起將近兩千年前的歷史,三國迷個個口沫橫飛、如數家珍,以言語機鋒取代戰場烽火,以電玩指令取代戰場指揮,虛擬之樂樂何如。然而紙上談兵、頁間漫步,終究不如親臨現場,即使人事已非,景物變遷,仍然會有如磁場感應一般,隱約感受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我們多麼渴望來一趟三國主題旅行,走訪三國。
走訪三國古戰場,想像每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對決,想像每一次成王敗寇的決策關鍵,想像每位梟雄霸主誓師出征時,意氣風發,憧憬著王國一統、版圖拼貼完整的春秋大夢。然而權力競逐,沒有雙贏的空間。人為勝利而生,人人都想享有勝利榮耀,勝利者卻只有一方。我們嘆服勝出者的智力勇氣之餘,也應體會失敗者潦落的心情。呂布殞命白門樓,孔明遺恨五丈原,關羽敗走麥城,劉備受辱猇亭,曹操倉皇走華容,袁紹飲恨官渡。我們除了同情也不免感同身受,想起自己生命中的挫敗經驗。有的競爭者失敗後頹然不起,抑鬱以終,如劉備、袁紹;而最高明的莫如曹操,以「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自嘲,幽了自己一默,也幽了後代某些學者一默,有人據此以為燒船的只是曹操而無周瑜火燒連環船之舉。
然而誰贏誰負,都以白骨遮平原為代價,無辜百姓成為權力鬥爭下的祭品。只是當年的刀光劍影,如今已是夢幻泡影,戰死的英魂,冤死的亡靈,和叱吒風雲的英雄,偕逝矣。有人類就有戰爭,一將功成萬古枯的悲烈還在持續,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讀史,不免三嘆,掌權者不知何時能夠體認「兵者,凶器也」的道理,而不輕啟戰端?
走訪三國紀念館,會看到許多塑像、遺物與圖像。這些文物或本於史實,或出自附會、傳說,都增添閱讀樂趣和想像空間。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有的留下典範,典型在夙昔,形象烙印在青史裡,有的人去事業空,鴻飛哪復計東西,留下一些傳說,幾則掌故,以及更多後人的嘆息。
走訪三國遺跡,訪史蹟,看古物,思古事,懷古風。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我們多希望在每個景點駐足觀覽,但多數如你我者,身無彩翼,時空阻隔,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所幸還能借助有心人拍些照片回來讓我們聞香,在能成行之前,望梅止渴,以閱讀暫時滿足。
三國神遊,多情應笑我。神遊的是我,走訪親臨的是王萍。王萍千里跋涉,辛苦不尋常,拍攝一張張照片,奠定本書的基礎。這本《走訪三國》定調為圖文書,為了配合照片,三國史重新安排,輕重詳略重新調整。有些主題著墨較多,有些不得不割愛,有些文字從簡,讓照片本身說話。但願假借圖文形式,引領還在三國門外的朋友進入三國殿堂,已經有所涉獵的讀者,則能進一步探索,深一層思考。
──本文為《走訪三國》自序
最新更新日期:97.12.22
![](../images/back.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