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首刀:三國英雄所用的刀
《三國演義》第四回「謀董賊孟德獻刀」,說曹操謀刺董卓,被董卓發現,只好假稱寶刀是要獻給董卓的贈品。
這把七星寶刀是何種款式,《三國演義》並未清楚交代,只說是一把「刀長尺餘,七寶嵌飾,極其鋒利」的佩刀,不是青龍偃月刀那種長柄大刀,也不是匕首般的短刀。翻遍《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找不到對當時所用刀種的介紹,何況曹操獻刀的情節純屬虛構,史書更不可能記載。
東漢、三國時代,刀已經取代了劍,成為主要的隨身兵器。
刀由刀身和刀柄構成,是單刃的砍殺兵器,刀脊厚,刀刃薄,適合劈砍。
刀很早就出現於歷史舞台。中國目前最早發現的青銅兵器,就是商朝的銅刀,但是品質不好,缺乏韌性,劈砍時容易折斷。不像劍,春秋戰國時代發展迅速,鑄造技術已臻一流境界,和戈、戟一樣,是戰場上常見的兵器。
秦漢以後,煉鋼冶鐵技術大進,刀才成為重要兵器。士兵打仗,遠距離用弓箭,短兵相接用矛和刀。尤其騎兵作戰,適合劈砍揮殺的鋼刀,取代了比較容易折斷的雙刃長劍。
從兩漢到三國,最通用的刀要算環首刀
了。這種刀的刀柄尾端有一圓環,因此得名。環首刀大多為直脊(刀背)、直刃(刀刃),沒有護格(刀柄護手的裝置);刀柄和刀身之間區分不明顯,長約一公尺,可以單手持握,便於在騎戰中使用。
三國時代,環首刀進入量產,並使用炒鋼、百煉鋼、淬火等精密技術打造。《太平御覽》提到,三國時期,諸葛亮命令一位名叫蒲元的人造刀。蒲元在斜谷造出三千口非常精良的刀,被稱為「神刀」。
《刀劍錄》這本書也提及,孫權曾在黃武五年(226)造劍十口、刀萬口。從刀劍數量的懸殊可知,刀是實戰的主流兵器,才會一造就是上萬把。東漢、三國以後,劍雖然還是一種常用兵器,但已經不像刀那麼普及,也不再是戰場上的主要武器了。
最新更新日期:97.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