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痛苦的英雄與快樂的狗熊

 

  怎樣可以樂在工作?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最快樂的人,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又能賺到錢;最不快樂的人,是做不想做的事,又賺不到什麼錢。

  日前一位作家演講時說道,依快樂指數與成就指標,人可分為4種:
   1. 快樂,而有錢。
   2. 不快樂,但有錢。
   3. 快樂,但沒錢。
   4. 不快樂,也沒錢。

  很不幸的,芸芸眾生,以第4種人居多。

   作家建議,能夠晉身前兩種人,最好,至少荷包滿滿。若當不了有錢人,建議做第三種人,活得快快樂樂。不要落到最後一種境地。

  但是何其難啊。傳統觀念、世俗觀點都告訴我們,人要嘛做大官,不然要做大事。現實利害讓我們綁手綁腳,只能長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們讀歷史,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教訓教我們思考,為什麼有人當英雄,有人只能當狗熊?卻很少提出反思,為什麼只能當英雄,不能當狗熊?為什麼沒人告訴我們,與其做痛苦的英雄,不如當快樂的狗熊?

  當然,社會需要菁英,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也不一定人人都要那樣,有時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這時怎麼辦?

  人的生涯選擇,最重要的是其實是兩件事:
   1. 要什麼,不要什麼;
   2. 是什麼,不是什麼。

  要什麼,不要什麼?就像小時候作文常寫的題目「我的志願」,我們會有期盼,隨著閱歷歲月而變。

  是什麼,不是什麼?每個人都他該有的定位。重要的是坐對位子,適才適性、合乎興趣。

  事業的成功與失敗,人生的痛苦和快樂,往往決定於起點和轉折點。對生涯的規畫能力,以及生命的價值觀,在生命轉彎的地方如何抉擇,走哪個方向,坐哪個位子。這些思考和行動,決定了一生的命運。

  用歷史人物來談吧。曹植,曹操的兒子,被譽為才高八斗的文學家,但不幸的捲入太子繼承人的爭奪。

  名位之爭,有時不是自願的,坐轎的想下來,抬轎的不願意。曹植的文學才華,頗得父親曹操賞識,身邊不少人敲鑼打鼓,拱他上去。哥哥曹丕不甘示弱。

  曹丕也是文學家,但是和曹操一樣,政治頭腦發達得多。而曹植相反,文人性格濃過政治性格。在爭奪戰中,曹植多次犯了文人常犯的錯,喝酒誤事,不拘小節,觸犯了曹操的底線。曹丕聰明多了,兢兢業業,打點好曹操身邊的人,替他講盡好話。

  有次曹操出征,曹植作詩送別,詩作得好,曹操很滿意;曹丕卻哭哭啼啼,不捨之情溢於言表。浪漫劇怎敵過至情至性的催淚戲?曹植的才華在這時反倒顯得虛浮。這場送別秀為曹丕加了不少分數。

  曹丕最後出線,繼位。曹植本來當個王侯也好,但王位爭奪過程中給曹丕的威脅感還在,裂痕也難以弭平,曹植後來屢遭迫害羞辱,抑鬱以終,既無權位又不快樂。

  想想,曹植若單純當個文人,以他的家世背景,不致變成窮酸文人。舞文弄墨,飲酒作樂,不介入不適合自己個性的政治鬥爭,不因此和哥哥產生嫌隙,這一生大概也很快樂。但角色選錯誤,生命就走了調。

  想起另一個人,禰衡。

  禰衡想在曹操底下做事。此君有辯才,善辭賦,可惜行政資歷近乎於零。而且高傲氣盛,目無餘子,不會看場合說話,不會選時機表演。曹操本來禮遇他,然而禰衡在曹操面前,把曹營的武將、謀士貶得像飯囊、酒桶,一文不值。曹操看不順眼,又不好發怒,派他擔任擊鼓的工作,藉機羞辱他。接下來就是戲曲常見的「禰衡裸衣,擊鼓罵曹」戲碼。

  禰衡後來像個燙手山芋,被送來送去。結果就激怒了最後一任主管,被殺。只活了二十六歲。

  設想禰衡若活在當代,會是很好的民代、名嘴,靠一張嘴,走紅不難。不幸古時候從政才有出頭日,政治不適合他,他偏走政治之路。角色扮演不對,生不逢時,引人悲嘆。

   現代男女都怕入錯行。入錯行,不一定是指進了夕陽產業。即使這一行燦爛如日正當中,不適合自己,就是入錯行。

 

最新更新日期:9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