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劉備的形象設計和產品定位

 

  在劉備顛沛流離的早年歲月,曹操對他是有恩的。劉備在徐州,不過一年,就被投靠過來的呂布,乞丐趕廟公,給趕走了,36歲的劉備連立足之地都沒了,只好到許縣投靠曹操。為此,曹操部將展開辯論,要接納或除掉劉備?雖然最後為了留點名聲給外人探聽而收容劉備,但曹操親自領兵擒伏呂布,奪回劉備妻小,事後上表劉備為左將軍,並且和劉備出則同車、坐則同席,一副他們倆才是結拜兄弟似的,給足了劉備面子。

  然而劉備清楚,他不過是曹操禮賢下士的樣板。一山豈容二虎,留在曹營,早晚出事,能跑最好趕快跑,更何況到了後來不跑也不行了,因為漢獻帝把密詔藏在衣帶,暗示車騎將軍董承謀刺曹操,劉備參與其中,擔心事發,在事情敗露前,以截擊袁術的名目,率兵外出,這一去就不回來了。劉備進占徐州,殺掉曹操委派的徐州刺史車胄,據地為王,把曹操氣壞了。不久董承密謀敗露,策謀的幾個人,被滅三族,劉備成為曹操的仇人兼通緝犯,這下樑子結大了。

  果然,曹操不放過劉備,在袁紹發起攻勢之前,進攻劉備,擄獲劉備妻小和大將關羽。劉備因此再度流亡,投靠到袁紹那邊。

  由此可知,曹操、劉備有相當的恩怨情仇,比較起來,兩人和孫權的關係淡薄得多。而劉備日後稱王稱帝也視曹魏為敵國,劉備和曹操成為對照組。

  三國讀者也不免拿劉備和曹操對比。其實就仁心奸性而言,兩人都是梟雄,都有權謀,城府深,要爭天下,但曹操對他人性命較為看淡,「別人的孩子死未了」,卻是不爭的事實,屠城、誅殺臣屬以及對付政變的手段,都比較殘忍。劉備則相對友善得多。當曹軍下荊州,劉備帶著十餘萬名民眾逃命,速度慢得像蝸牛一樣,一天只能走上十餘里,鐵定被拖累。部屬建議他拋棄群眾,自己逃命,劉備說:「成大事一定要以人為本,民眾歸附我,我怎忍拋棄?」這種「寧人負我,我不負人」的聖人形象,不管他是發諸本性或為了定位形象而為。

  咦,怎麼說為了定位形象呢?這還經過設計嗎?是的,當龐統勸劉備奪取益州時,起初劉備百般不願,他說:「現在和我勢同水火的是曹操,凡事都和曹操相反,才能成功。曹操嚴厲,我就寬和;曹操殘暴,我就仁慈;曹操奸詐,我就忠厚。」

  好一句:「凡事都和曹操相反,才能成功。」可見和曹操相反的好的形象,多少也有策略運用的用意。

  在三國正史裡,劉備給人的印象不差,到了《三國演義》,許多細節描寫,更強化了讀者對劉備仁厚的印象。《三國演義》35回有一個情節,說徐庶起初投奔劉備時,一看到劉備的千里馬「的盧」,便說:這匹馬雖然是千里馬,卻會剋死主人,破解之道是把這匹馬賜給怨家仇人,等這個人被剋死之後,再牽回來騎,就相安無事了。

  劉備聽了生氣說,你剛來,不教我走正道,反而教我做利己害人的事,我不聽你的了。徐庶這時才說,方才只是測試,看看劉備是不是如傳說中那樣仁德。

  又如36回寫曹操陣營把徐庶母親騙來,又騙得徐母筆跡,迫使徐庶離開劉備,投靠曹操。劉備的謀士擔心徐庶知道軍力虛實,到了曹營,成為禍患,不如強留徐庶,任曹操殺掉徐母,而徐庶為了報仇,必然卯足力氣攻打曹操。劉備拒絕,說道,讓曹操殺了他媽媽,我利用她兒子賣命,不仁;強留他使他斷絕孝道,不義;不仁不義的事,我寧死不做。

  看,人格之高,三國迷怎不喜歡他?

  到劉備懂得包裝自己形象,而羅貫中又像造型師或行銷顧問,為他做「產品定位」,替他塑造更好的形象。例如劉備鞭打督郵,如此凶狠,但《三國演義》把這事編派給張飛,而且強化督郵的惡形惡狀,讓張飛打得合情合理,而劉備則從打架的變成勸架的。

  但《三國演義》可能修飾過度,得到反效果。魯迅說得好:「(三國演義)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

  然而這句「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不代表劉備是偽君子。(是「似」,不是「是」。)而是指小說為了彰顯劉備忠厚的一面,寫過了頭,產生副作用,反而給人虛偽的感覺。基本上,劉備還是「長厚」的。

  「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的案例,有好幾起。如「三讓徐州」,就讓過了頭,感覺「愛吃假細意」;又劉備摔阿斗,為了表現他的仁心,寫他不捨愛將為自己兒子賣命,從趙雲手中接過阿斗後摔地而罵,看似感人,但從「劉備摔兒子──收買人心」這句歇後語可知,讀者未必吃這一套。這些都是適得其反的例子。

 

  

最新更新日期:9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