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孔明借的是東風嗎?

 

  《孔明借東風的故事出處,依文獻最早的應該是《三國志平話》。「赤壁鏖兵」篇,寫赤壁決戰前,周瑜會集部將,商討破曹對策,要大家把想到的意思寫在掌心,如果所見略同,就這麼決定,若意見不同再來討論。結果,每個人不約而同,寫的都是「火」字。(周瑜曰:「破曹操百萬軍在於一時。吾使一計,眾合情,將至筆硯,手心裡寫;眾人意同,此計當也;眾意不同,當以參詳。」眾官曰:「元帥言者當也。」於手心寫畢,眾人從了,喝兵退後;眾官,元帥手內覷,皆為「火」字。無有不喜者。)

  偏偏有一個人和大家不一樣,就是諸葛亮。他不寫「火」,卻寫了個「風」字。

  為什麼寫「風」?諸葛亮說,曹營在西北,我方在東南,火攻須有東南風的幫忙,否則風勢不順,怎麼火攻?諸葛亮說,他願助一場大風。而且他還很臭屁的說,這年頭只有他有本事借風。自有天地以來,能借風的只有三個人,「第一個軒轅黃帝,拜風侯為師,降了蚩尤;又聞舜帝拜皋陶為師,使風困三苗。」第三個,不用說,就是他自己。

  然後就是大家熟悉的「孔明借東南風」。

  咦,不是說孔明借東風嗎?

  孫吳軍在赤壁,曹操在赤壁西北的烏林一帶,兩軍夾江,南北對峙,要火攻,要燒曹操的船,就得吹東南風。

  《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時東南風急。」就是指這件事。

  但到了《三國演義》,因為孔明寫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借東風」變成口頭禪,東風來東風去,大家就用習慣了,有時還錯以為赤壁之戰吹的是東風。

  但陳寅恪說了,東南風,若要省略一個字,也是「東」,而不是「南」。也就是說,若要火勢順風,最好是東南風,不然也要南風,若真的吹東風,吹得再猛,也無助於火攻。

  那唐代詩人杜牧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東風二字,難道受《三國演義》影響?不可能,那時候還沒有《三國演義》。依學者陳寅恪說法,「古人吟詩作賦,涉及方位,往往為了文字聲律字句,省略一字。杜牧詩就是這樣。

  所以,借東南風,最好;借南風,也好;借東風,不好,白借了。

  

最新更新日期:9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