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謚號「壯繆」,是美謚或惡謚?
金性堯<關羽之謚>一文(收在《三國談心錄》,遠流出版)謂:「謚法:武而不遂、死於原野曰壯,名與實乖曰繆。……穆是美謚,而繆非美謚。古籍中的繆字也通穆,謚法,二字則不可通。」
也就是說,「壯」這字比較沒問題,但「繆」一字是負面名詞。有人以為「繆」就是「穆」,是美謚,但根據謚法,二字不可相通。
可是同樣一本書,同樣是金性堯的文字,<關羽的神化之路>一文裡卻出現相反的論點:「『繆』通『穆』,武功不成曰『穆』(岳飛謚武穆,原義也是為此),原非美謚。」
前後矛盾。以金先生學問之大,尚且難以定奪,可見問題之擾人。
近讀《從關羽到關帝》,這書討論關羽從人到神的成神之路,但討論範圍廣泛,有點「關公百科全書」的味道。書裡也探究關羽的謚號是美謚或惡謚,引述資料比金先生更多更齊全。
作者顏清洋引用明代郭良翰《明謚紀彙編》對「繆」的解釋。郭良翰把「繆」列在「不常用字九十二」之中,在「愍」、「戾」之間,算是惡謚。意思有二:「名與實爽」、「名實過爽」。二者所指差不了多少,都不太好。顏先生無法理解關羽有哪裡不對,怎麼會有此惡謚?他懷疑「繆」會不會通「穆」?然而他引經據典推翻自己所想,因為陳壽在《三國志》裡寫關羽用「繆」,寫陳泰、趙儼、王昶、徐邈、賀循的謚號則用「穆」字,為何不統一用字,忽「繆」忽「穆」?可見陳壽書寫時態度很明確,「繆」「穆」用在謚號裡,並不互為假借。
何曾、陳準、薛善等三人,或被賜、或曾被建議的謚號,都有個「繆」字,從內容看來,「繆」都是貶義。而何曾、陳準之事發生於西晉,距關羽得謚不過二三十年。又,唐代謚「繆」者至少四人,都沒有褒獎的意思。
由此可知,古人「繆」「穆」分得清楚,並未混用。因此關羽的「壯繆侯」應有貶義。
有趣的是,前引金性堯、顏清洋二位先生,對關羽的態度殊異。金先生顯然和很多反關派一樣,對關羽不怎麼欣賞,認為關羽驕矜剛烈,自大輕敵,嘗到敗績,追謚「壯繆」並不奇怪。顏先生則完全不解,他因此懷疑宦官黃皓弄權,阿斗無主見,任黃皓在關羽殉難41年後給那麼難聽的謚號。此說太過牽強,顯然有個原因導致阿斗君臣對關羽有不同的評價。
或許如此,在陰謀論者眼中,認為關羽一定做了些不應該的事,導致後人反感。什麼事呢?看來看去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攻襄樊一事,以劉備、孔明都未增援看來,關羽出兵很可能並未得到劉備、孔明的支持或諒解,也可能關羽不管劉備、孔明反對,硬幹到底,說不定還發下豪語或立下軍令狀說,不必援兵,我關某一定把事擺平,是以劉備未發一兵一卒救援。
現在怎麼猜,都只是猜,不能斷定。還是一句老話:「多聞闕疑」,任何可能都有。這些想像力,用在小說,倒是不錯的題材。用來歷史論述,則要特別謹慎。
最新更新日期:96年5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