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陳壽評曹操

  就像《史記》有「太史公曰」,《左傳》有「君子曰」,《通鑑》有「臣光曰」,《柏楊版通鑑》有「柏楊曰」,《三國志》的「評曰」,也是同樣的形式,是史家在史事陳述之後,在每一卷尾發表扼要的簡評,可說是史家給傳主的「蓋棺論定」。從這個「曰」看得出他的史觀、史識,他的政經主張,他對生命的態度,對人生的看法。

  今天把陳壽的「評曰」,集合起來看,等於看陳壽的三國人物月旦評。這個評比誰都權威,因為歷史敘述權操在史官手上,詮釋權相對地也操在他手上。

  陳壽對有些人崇敬有加,排在第一等級的,要數曹操,一句壞話都沒有。他認為曹操最後得以總攬朝政,完成大業,主因在於「唯其明略最優也」。──他的見解、謀略是一級棒的。這個評斷大體可信。我們說曹操一生都在計算,或許有點誇張,但說曹操精於計算,當不過分。陳壽說曹操「矯情任算」,譯為白話是「克制感情、冷靜思考。」陳壽也認定曹操很會計算。

  陳壽對曹操真的很好,「矯情任算」的下一句是「不念舊惡」。曹操不念舊惡是要看客觀環境的,不是始終如一的不念舊惡,這點以前已經講過了,不必贅述。但陳壽就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來論定曹操。

  有意思的是在評劉備時,陳壽說劉備所以屢屢受挫卻不屈不撓,不向曹操低頭,或許是揣測到曹操的度量必定容不下自己。(「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

  曹操不念舊惡的說法,劉備是不上當的,至少不敢冒這個風險。對諸葛亮來說是「漢賊不兩立」,對劉備而言他和曹操就已經不兩立了。

  (假若劉備真的投降了,謀刺曹操的賬,曹操能不念不究嗎?)

■郭沫若把曹操捧成聖王

  雖然陳壽在評裡對曹操說盡好話,但歷史上的曹操被罵到臭頭,以致有文史學者為曹操翻案。

  1959年郭沫若於《人民日報》發表<替曹操翻案>一文。復於《羊城晚報》連載歷史劇《蔡文姬》。

  郭沫若說:「我寫《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蔡文姬就是我!--是照著我寫的。」

  郭沫若講的是唯物史觀,農民最偉大,面對曹操鎮壓黃巾軍這段史實,不能迴避,但可以詮釋。他認為曹操鎮壓「農民起義」是錯誤,但「曹操雖然打了黃巾,並沒有違背黃巾起義的目的」。甚至把曹丕稱帝後建元「黃初」,解釋成「這當然有五行說的含義,和譙縣出現過所謂黃龍有關,但和『黃天當立』不也有一脈相通的氣息嗎?」因此,他的解釋是「曹操雖然是攻打黃巾起家的,但我們可以說他是承繼了黃巾運動。」

  連曹操起兵反董卓前曾和工人一起打刀,都成為曹操的美德。「我是特別重視這件事的。因為在一千七八百年前的知識份子就能夠重視體力勞動,實在是件了不起的事。請想想看吧,我們今天有些比較進步的知識份子,就在一年七八個月以前,不是都還在輕視體力勞動,看不起勞動人民嗎?」(郭沫若.《蔡文姬》序)

  在這齣劇裡,劇中人頌揚曹操「曹丞相愛兵如命,視民如傷。」這些贊美已經把曹操捧上了天。曹操已經聖王化了。

  後來剪伯贊發表《應該替曹操恢復名譽》的論文。毛澤東很滿意,他在廬山會議(1959年8月11日)說:「秦始皇不是被罵了2000年嘛,現在又恢復名譽;曹操被罵了1000多年,現在也恢復名譽;紂王被罵了3000年了。」

最新更新日期:95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