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用「不見棺材不掉淚」來比喻一個人平日不知死活,大禍臨頭,才悔不當初。
有的人逃過一劫後,深自檢討,避免再犯;也有的人,見了棺材,淚掉了,僥倖沒死,之後依然故我,繼續惡搞,等下一副棺材來了再說。
一般人如此麻木不仁也就罷了,國家領導人也這樣,家國不幸,該怎麼辦?
這裡要說的是漢靈帝劉宏。在他任內爆發黃巾民變,也就是所謂「黃巾之亂」。
黃巾起事,不到一個月,天下紛紛響應,聲勢驚人,劉宏嚇到了,突然謙卑起來,採納建議,赦免受黨錮之禍牽連的「黨人」,氣燄囂張的中常侍張讓、趙忠等人,多少收斂一些。
但很快的,黃巾民變聲勢漸弱,皇帝劉宏又不怕了,張讓、趙忠等宦官又找到使力點,全力反擊,那些先後建議或檢舉宦官違法亂紀、應當誅除的臣子,都沒有好下場,呂強、向栩、張鈞等人,或自殺,或下獄處死。
討伐黃巾有功的將軍,只要和宦官嗆聲,也一一栽了跟頭。
且不說盧植在攻打黃巾期間因為拒絕行賄而為宦官左豐所中傷,被囚車押回,判處重刑,即使立下大功的皇甫嵩,也因為檢舉宦官趙忠的宅第超過法定標準、且拒絕賄賂張讓,被進讒言,以致封邑遭削減、將軍的印信綬帶被收回。
其他像劉陶、王允,都不敵這些宦官。不死,也被關起來,打得半死。
皇帝劉宏對宦官的依賴愈來愈深,他在西園興建萬金堂,把國庫的金錢、綢緞搬進去,堆積如山,又把私房錢寄存在宦官家裡,每一家都有數千萬。用現在的話講,宦官提供人頭帳戶給皇帝。
對老百姓而言,皇帝老子你要汙就汙,不要另外剝削我們就好,但事情不會這麼簡單,朝廷貪腐,一定會影響民眾生計。
不知道是不是想到「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老話,黃巾主部隊被平定後,皇帝劉宏變本加厲,加強享福,奢華腐化,更甚於從前。
中平二年,宦官張讓、趙忠出餿主意,勸皇帝加收田稅,每畝多出十錢,用來修建宮殿,鑄造銅人。
為了修建宮殿,朝廷下令各州、郡輸送材木、文石(紋理美觀的石料)到京城洛陽。宦官掌握驗收大權,檢驗時百般挑剔,判定不合格的,強迫各州、郡以原價1/10賤賣,宦官隨後賣回給各州郡,賺取價差。州郡買了這些不及格的材木,運送到洛陽,宦官依然說NO!就這樣反覆操弄,運來的木材堆積如山,到後來都爛掉了,宮殿過了幾年還修不成。
朝廷這樣,地方政府有樣學樣,各地刺史、太守忙著貪污,百姓苦不堪言。怎麼辦?政變行刺?揭竿起義?還不及展開,劉宏死了,活了34歲,整個國家也腐朽得差不多了。
最新更新日期:95年06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