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不少三國迷為周瑜叫屈,在歷史裡,周瑜得不到孫權充分的信賴,未獲得應有的榮耀,例如《三國奇談》(遠流出版)作者陳華勝,即舉出《三國演義》寫周瑜的職位是東吳水軍大都督,其實周瑜從未做過都督,孫權不曾把傾國兵力交給周瑜,赤壁之戰時孫權讓周瑜和程普分別指揮,而程普和周瑜是死對頭;周瑜和孫策情同手足,能征善戰,但面對「性多嫌忌」的孫權時,極盡人臣禮節,不像張昭耍一下脾氣,倚老賣老,相反的周瑜還必須刻意表態擁戴孫權,以免招忌。

  周郎這麼憋,就像正史裡趙子龍在劉備陣營的待遇,不免令周瑜迷感到遺憾、不平。然而再怎麼說,趙子龍在《三國演義》風風光光,飄逸瀟灑英勇無敵,小說還他一個公道,甚至以若干虛構情節來美化他。相對於趙雲,在《三國演義》裡,周瑜更受屈辱。為了凸顯諸葛亮,被稱為「一時瑜亮」的周瑜,不但被反比成氣度狹小、亟欲構陷孔明的反派角色,而且明明是赤壁之戰的主角,卻在諸葛亮事事洞燭機先,以及借東風、借箭等等超人演出,而顯得愚昧無能,最後氣死自己,成為瑜亮情節的受害者,失敗者,更淪為《三國演義》教材的負面教材。

  周瑜的美好形象就這樣遭到扭曲。「曲有誤,周郎顧」的瀟灑風流不見了;「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萬丈光芒不見了;「性度恢廓」、得人心的領袖氣質不見了;「如飲醇醪,不飲自醉」的迷人形象不見了。

  這樣安排,三國讀者未必樂見,至少譚景泉先生不會同意,從他的大作《三國第一謀將:周瑜》的書名,即可想見對周瑜之推崇。

  但是《三國第一謀將:周瑜》不以翻案為書寫主軸,也不單單著重於描繪周瑜的豐功偉業,而是穿越於虛構與紀實之間,以小說家的想像力,和史學者的判斷力,建構史書、演義、傳記都闕如的世界。

  所謂闕如的世界,這部小說著力最深、成績最好的,莫過於周瑜的生涯規畫這一部分。周瑜十二歲拜師,研讀儒家經典,立誓成為儒家知識份子,後來的所見所聞,卻讓他心生懷疑,想法動搖,於是透過思索、觀察、查訪、研判,發現在亂世中唯有兵學可以救國救民,儒學只能在盛世教化萬民。十四歲那年,周瑜決定棄儒學、習兵法,不惜拋開一切,和老師及父親決絕。他以孤臣孽子的心情,尋求明主,此後跟隨孫堅,結交孫策,輔佐孫權,一步步實踐理想。

  譚景泉先生充分運用歷史小說的自由形式,試著進入周瑜的內心世界,替他著想,為他代言,描寫他的雄心抱負,抒發他的理念企圖。同時運用小說筆法,透過故事鋪陳,把周瑜由儒生變成儒將、進而成為謀將的過程,描述得栩栩如生;把周瑜內心的掙扎衝突,以及努力向上,力求蛻變的決心,描述得絲絲入扣。對於日後周瑜進取天下的謀略規畫,赤壁敗曹操時的兵略武功,和孔明亦敵亦友的情結,作者更是發揮生花妙筆,讓周瑜的形象躍然紙上。

最新更新日期:94年0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