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半生的專職寫作,緣起於《野心帝國》的出版。一晃十二年,鼠牛虎兔生肖輪了一回。直到目前,這本書仍是我最喜歡的個人著作。從書名看不出來和台灣史相關,更不知道寫的是日本在台灣經營的策略剖析,多少會有書找不到讀者,讀者找不到書之憾。感謝遠流出版公司不計盈虧,把這本書改名為《日本帝國在台灣》,換上典雅的軟皮精裝,重新出版。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我在原序裡寫道,多年以來,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怎麼樣讓台灣歷史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普及化、通俗化、戲劇化、實用化?台灣史的讀者比起中國史少得多,其中原因,固然有早期的政治顧忌和教育體系等令人心痛的理由,但另一方面,台灣史的寫作者專業有餘,通俗不足,使得相關著作顯得較為嚴肅枯燥,也是不容諱言的因素。
這本《日本帝國在台灣》,我以公司的成長週期為脈絡,以謀略為主軸,運用企業購併、管理心理學、行銷、廣告、談判、兵法、政治權謀等原則,去評析台灣總督府五十多年來在台灣的經營成敗。
十二年來,社會變遷急遽,政治生態丕變,我們的閱讀習慣、人際關係、消費行為、思考模式都跟著改變,反映在對歷史的看法,正統,忠奸等傳統價值觀,也在世代交替中,產生微妙變化。
幸好《日本帝國在台灣》在「實用」的框架下,下筆之初即已抽離意識型態的糾葛,避開悲情激憤的情緒。移動認知的主軸後,從另一個角度重新思考一些問題,許多觀點,不隨時代的新舊,不因立場的左右而轉移搖擺。
儘管如此,不容否認,今日重讀舊作,仍然感受到當年透過閱讀、寫作時,島國的風霜雪雨,穿透時空,撲襲而來,在內心捲起的澎湃洶湧。
這十餘年,以台灣為主體的論述,成果不少,從政治、經濟到草木蟲魚、食衣住行,題目愈來愈多元,投入的人力愈來愈多。許多文史學者、作家和出版者,令人感恩敬佩。
然而還是不免遺憾。取材自台灣史的小說、戲劇、電影、電視,還不夠多。台灣歷史的論說有餘,敘述不足,研究多,故事少。即如遠流實用歷史系列,以台灣故事為個案的著作,《日本帝國在台灣》出版之初前無古人,現在放眼也還無來者。
顯然這塊「無人地帶」,可供文字工作者悠遊的空間還相當寬廣。
我寫完《日本帝國在台灣》之後,因為種種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因緣際會,寫作方向轉向,以台灣史和「實用歷史」接軌的計畫暫緩,雖然念茲在茲,卻延宕至今。撫今追昔,要感謝讀友諸君,讓《日本帝國在台灣》鴨子划水般,銷售超過萬本門檻;感謝張炎憲、李筱峰、劉峰松等前輩,或口頭或書信的鼓勵;更感謝遠流同仁,從當年無條件支持出版,到現在不計盈虧,重新以軟皮精裝出版。相對於此,個人這幾年的怠忽,更加慚愧。希望行有餘力,能再做出一點成績。是為再版序言,也是宣言。
最新更新日期:93年11月0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