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有時候很感謝魚豢寫的《魏略》,透過裴松之的一百六十餘注引,使枯瘦的《三國志》豐盈起來;但也不勝其擾。純粹和蜀國有關的五則,不乏和陳壽筆下相反到不可思議的記述,依年輕世代的網路口頭禪,好像是「來亂的」。

  例如上回寫的「諸葛亮登門求見劉備」和「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之異說,又例如底下要說的,劉禪的身世。

  根據《魏略》,劉禪身世飄零,令人掬一把同情淚。

  《魏略》寫道,劉備在小沛時,遭曹操兵襲,倉皇逃難,拋妻棄子,奔逃荊州。當時的劉禪只是個孩子,躲躲藏藏,跟著別人西入漢中,後來被賣掉了。建安十六年,關中破亂,有個叫劉括的人避難到漢中,買下劉禪,一問之下知道劉禪不是普通人家的後代,於是撫養劉禪長大。劉備奪下益州後,一位簡姓將軍出差到漢中,劉禪上門求見,自稱他的生身父親字玄德,簡將軍反覆訊問,發現真的是劉備失散的兒子,非常高興,轉告張魯。張魯把劉禪送回益州,劉備立劉禪為太子,命諸葛亮為太子太傅。

  這和陳壽《三國志》的記載出入很大,而且相互矛盾。

  且不說《三國志》對劉禪的苦兒流浪記事一字未提,《三國志》明寫,劉禪生於荊州(甘皇后隨劉備到荊州後,生下劉禪,事見【二主妃子傳】);曹操破荊州,劉備逃難,妻離子散,劉禪在當陽長阪【阪,應做「土」字旁】被趙雲抱著,倖免於難。劉備稱漢中王後,立劉禪為太子。

倘若《魏略》的說法屬實,那麼《三國志》便從頭錯到尾;如果《三國志》無誤,《魏略》便拼湊謬誤。

  裴松之雖然引用《魏略》之說,但不苟同,在案語中以時間不對為辯駁。<後主傳>說:「初即帝位,年十七」,諸葛亮在劉禪即位次年領益州牧,寫給主簿杜微的信中說:「朝廷今年十八」,可見劉禪生於建安十二年。建安十三年劉備拋棄妻子敗逃時,<趙雲傳>說:「(趙)雲身抱弱子以免」,這個「子」就是劉禪。劉備與劉禪並無離散紀錄。然而,依《魏略》的記載,建安五年(200年)劉備敗於小沛時,劉禪已經出生了,到劉禪即位時(223年),劉禪的年齡至少二十好幾了。

  另外裴松之沒說的是,劉備稱王然後才有可能立劉禪為太子。劉備稱什麼王?漢中王。那是在擊敗張魯之後。張魯逃出漢中,又哪來送劉禪回益州之舉?

  而我們若把裴注其他資料排比一番,矛盾的地方又更多了。因為如果劉禪從漢中被送到益州,許多史事,如趙雲力救阿斗、孫夫人意圖劫阿斗回江東等,更不存在。

  有人以為《魏略》既然是部史書,不可能亂寫瞎編,即使有誤,也只是某個環節寫錯了。所以為《魏略》解套,猜測劉備真的有個孩子走失,但筆誤為劉禪,實際上另有其人。

  是誰?東找西找,找出一個叫做劉升之的人。

  劉升之的名字出現在《三國志.魏書.明帝紀》注引《魏略》載明帝時期的公文,把諸葛亮罵一頓後,來了一句「劉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意思是諸葛亮擅權,劉備的幾個兒子權力被架空了。問題是劉升之兄弟又是什麼人?升之應該是字,劉備的三個兒子,劉禪字公嗣,劉永字公壽,劉理字奉孝,沒有一個叫升之的。於是有人推理出,這位流浪兒就是劉升之,但從歷史裡蒸發了,未能繼位,不是劉備不認他,就是劉升之死得太早,讓弟弟劉禪接班。

  這是唯一可以為《魏略》解套的說辭,否則《魏略》就是胡說八道。但此說證據薄弱,而且必須考慮的是,劉禪會不會就是劉升之?

  有此一說:劉禪原名劉斗(小名阿斗,即因此而來。)根據名和字的關係,「斗」和「升」同為度量衡,意思相近,劉斗,字升之,十分合理。這麼一來,劉升之就是劉禪。問題又回到原點。

最新更新日期:93年04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