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兵法當做商戰智慧的素材、韜略訓練的教本,世人已不陌生,尤其政商人士,稍有涉獵者,談起兵法,對照商場個案,往往侃侃而談,如數家珍。喊出「行銷就是戰爭」口號的賴茲和屈特,早在《行銷戰爭》一書中,便視克勞塞維茲的《戰爭論》為行銷寶典;日本人更把《孫子兵法》等中國兵書奉為商戰教科書;在日本,以「兵法經營論」名聞日本的大橋武夫等類型作家,也整理出相當多的商戰兵法個案,「以古鑑今」的意圖明顯。
國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孫子、吳子、七韜、三略等《武經七書》,以及諸葛亮、曾國藩、劉伯溫、戚繼光等人的兵典(不管是作者自撰或是託名),不然就是西方的《戰爭論》,對日本的宮本武藏、柳生宗矩,雖然津津樂道於其劍客傳奇,對他們所傳世的兵書,反倒不很熟知。這可能源於一種誤解,以為兩位武士所寫的,只是劍法、劍術,和戰場上兩軍對壘的關係不深,對商場競爭、權力競逐的幫助不大。因此興趣缺缺。
宮本武藏和柳生宗矩似乎早有預感,擔心後人有此誤解,在寫書時,開宗明義便打破這些錯誤觀念,這個理念也不斷穿梭在字裡行間。
宮本武藏特別交代,他所傳授的兵法,不只包括個人之間交手的劍法,也包括用於戰爭的兵學。只要活用,可從兩人對決的劍法,大而廣之,用於兩軍對陣。
不只如此,依據宮本武藏和柳生宗矩的講法,從劍法到兵法,從兵法到世間諸法,都是一以貫之,互通相轉的。
宮本武藏在書序說得明白,從十三歲到二十九歲,決鬥六十多次,他從未敗。為什麼不敗?他百思不解,直到五十歲時,領悟兵法之道。從此他舉一反三,把兵法用來學習各種才藝,發現一切事物都可無師自通。
柳生宗矩也明確表示,這些原則,「不僅僅適用於兵法,所有的藝術和科學,所有的生活之路,也都應該這樣要求。」
說得更準確一些,看待兵法的學問,存乎一心,善用者得到大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會用的人,則兵法不過打打殺殺,你死我活。
本著這樣的原則,宮本武藏眼中,「武士的所有學問,無一例外,都是兵法。」也就是說所有的學問,儘管和劍術無關,但諸道相通,諸法參用,武士必須「廣涉諸藝,培養心性,將世事與兵法同學。」
武士如此,希望把兵法經典轉化為商場秘笈的朋友,也不例外。
宮本武藏和柳生宗矩就像個優秀的行銷高手,懂得扣準產品定位,凸顯各行各業都應閱覽他們兵書的理由;他們也是出色的編寫人才,會擺脫劍法劍術的刻板印象。他們諄諄告誡所有讀者,兵法適用於各方各行,真正的武士是文武合一的,不論主將或士卒。
這類說法,在傳統兵法典籍裡並不多見。後人淬取兵書養分,作為商戰致勝秘笈時,也不太提到這一點,無形中縮小了視野,十分可惜。
透過日本式劍道兵書,我們更加堅信,應該透過廣闊的視野認識事物,吸取兵法大師的決勝經驗,領會兵法原則。
宮本武藏這一句義旨更為玄妙:「如果你精通了劍法的奧義,那麼,當你能隨意擊敗一個敵人時,就意味著你能擊敗世上的任何一個人。」
宮本武藏進一步闡明,讀通他的兵法,「即使單槍匹馬地面對二三十個敵人,也不會落敗」。因為對決時,不只可用雙手擊敗敵人,還能「用眼神」、「用身體」、「用意志」克敵致勝。
宮本武藏的兵書打破很多成見,駁斥很多沿襲公式卻不加探究本源的謬說。比如提到速度,吾人但知先下手為強,出手要快,還要更快,但宮本武藏認為過度強調速度感,反而現出破綻。克敵要訣,在於不讓對手有抬頭的機會,這叫「壓枕」,也是《孫子兵法》「制人而不制於人」的意思。「靜時心不靜,急時心不急。」諸如此類的高論,全書處處可見。
宮本武藏的武藝兵道,盡在《五輪書》一書。遠流出版社把《五輪書》和柳生宗矩的《兵法家傳書》二本合刊為《武士的精神》一書。一書在手,反覆鑽研,更能增加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
柳生宗矩是誰?是唯一可能讓宮本武藏的光環稍有剝落之虞的一代劍豪。
儘管宮本武藏號稱東瀛不敗,但有人質疑他的對手,不是一流劍客,尤其未和同一個時代的柳生宗矩比武過。(茂呂美耶的《物語日本》記載了日本兩名作家在這方面的精彩對話。)
宮本武藏和柳生宗矩說兵論劍,英雄所見略同,兩書合刊,兩相揣摩,閱讀效益倍增。當然兵書貴在實用,這是最要緊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兵法家傳書》壓軸之卷,柳生宗矩教大家「平常心」:「如果一心想著兵法,就是病。」這是重點。
最新更新日期:93年02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