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寫作者有了自己的電子報和網路平台之後,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轉變,交流、溝通的門檻降低。對讀者來說,作者不再高居廟堂,深不可測,昔日只能遠觀,今日已可近勘;對作者來說,以前不識讀者真面目,更別說想要了解讀者的讀後感想或褒貶,現在拜網路之賜,掌聲、噓聲隨時隨地傳送無礙。

  《臥虎藏龍三國智》出書後,一些好友道義相挺,還撰文推介。這些女性同胞平日並不在三國討論區活動,對三國的武場競技、文場鬥智未必有興趣,他們如何看待這本以三國為主題的書?

  凌怡在<書福人生─《臥虎藏龍三國智》讀後(一)>說:「一本書裡只要有一個觀點可以和生活呼應,我覺得已經足夠。」

  什麼觀點?以下原文引用:

  「我看《臥虎藏龍三國智》一書,是從「管理智」的單元入勝的,不太理會書裡的人物瓜葛。老實說,別提陳壽的《三國志》,我的《三國演義》還是小學六年級時胡看的,而且是向同學商借的簡約版,故事大綱約略知道,但細節人物就很難細辨,另方面也是自己疏懶的個性,不喜歡就「實證下手」,喜歡天馬行空的書空咄咄。於是管理二字,是我最大的學習缺口。」

  「我簡直沒有管理細胞。」

  「莫要懷疑,我做的是財務管理的工作,這份糊口的工作,讓我痛苦莫名,每件事都要證據,我很努力的尋找痕跡,但就是很難拼湊完整的軌跡,以致於零星的片斷,很多事成了羅生門,我任階前苔痕綠,不想清,不想理,一直到讀了這本書,我想,我可能瞭解老板對我不夠信任的原因。」

  「不信任?也許我言重了,因為前任老板對我非常肯定,是我自己執意跳槽從新開始,換到離家近待遇不薄的現職。許是現職老板對我的信任不夠,常讓我覺得有志難伸,志?說穿了只是被人看重的意圖。我要求的比較低,只需要最起碼的職務尊重。」

  「在「策畫智」裡,我評估現職是客家族群分布的地帶,客家族群善良打拚、講求實際,我雖然不惡劣,但打拚已嫌年紀太老,本性又幻想敏感,在客家族群裡明顯格格不入。原先賴以為糊口的部份專長,來到客家庄,人人爭表現,我豪氣也漸懶怠了,能給就給,不能給就閉嘴,久而久之,沈默的羔羊沒變成殺人魔,卻變成噬網族,用文字傾洩自己的情感,偶邀鄰座欣賞「戶外」風光,提提「奢靡」的清談,對客家同事而言,我簡直是無可救藥的浪漫。」

  「會離開這裡嗎?不會。我非常肯定的說,這裡是我的選擇,只能努力改進自己的缺點,沒有請同事削足適履的道理,頂多自己走路。我決定拋開年齡好好打拚,即使個性使然,無法講求實際,但至少在能力上增強,以逐漸取得老板的信任。」

  「我分析過自己的能力,絕不在同事之下,只是同事皆是老手,又有「慣性打壓」的習慣,對於自信不足的我,是一大挑戰。是以展讀本書之際,一幕幕生活在腦際間飛逝,只覺得對一些事終於可以理解,謹慎的工作性質,遇上浪漫成性的我,這工作,還不是普通的吃癟。」

  「一本書的閱讀,我是如此與生活結合的,不期望能從書中找到所有生活解答,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但總在無意中拾掇芬芳,讓枯燥已極的生活,注入一股活泉。誠然,對我的幫助不見得對你有助益,但環顧四周,只要你覺得自己不夠好,就有資格進步,並已在某部份領先,比別人更容易進步。」

  「就是這股動力,我閱讀了這本書,也寫下它對我生活的影響。我深信「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我們確定不是諸葛亮,但至少可以湊成三個,贏過諸葛亮吧。」

  「這是一本好書,作者透過十一個子題談笑風生給「智」,我卻或躺或坐輕鬆想著生活,一給一思量,我沒全拿,只拿適合自己的部份,其他的,讓時間沈澱。我以為好書就是這樣,值得玩味細細思量。」

  好一句「我沒全拿,只拿適合自己的部份,其他的,讓時間沈澱。」這段話說明了凌怡是會讀書的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而扣貼著生活來閱讀,也正是遠流這一系列歷史書籍的「實用」定位。

  寶兒太陽餅的推薦文則同時引用《臥虎藏龍三國智》作者序的一段話:「我從多年前風靡全球企業界的「定位理論」來看劉備、曹操的形象設計,從「青蛙理論」來解釋諸葛亮捨近求遠的北伐戰略,從USP廣告策略來評估曹操奉戴天子的優劣成敗,從馬基維利的一段話來檢討劉表的中立態度恰不恰當,從授權管理來看諸葛亮的領導方式,以及劉備、孔明在關羽大意失荊州這件事情所負的責任。不以考證為尚,不以辯駁為要,卻無形中解釋了許多懸案,評斷了若干是非。」

  「我想真正吸引我的,就是最後面這句話了。」太陽餅如是說:「讀歷史系的我,常遭到別人的疑問:唸歷史系,不會很無聊嗎?唸歷史,要幹嘛?或者在知道我本學的其實是歷史,不是外文後,呃,完全接不下話。...有人說:讀歷史,那要記憶力很好嘍?非也非也。大學裡,許多期末測驗根本是可以帶著教科書進去應考的。歷史的迷人處在於是是非非裡,觀者可旁徵博引,自由心證。推敲過程的迷人之處,不下於讀武俠或科幻小說哩。」

  或許《臥虎藏龍三國智》也展現了這分「歷史的迷人處」吧,才誘使歷史本科的太陽餅「中午在7-11便利商店拿到書,午休時就看了起來。去按分計費,提供一堆漫畫雜誌色情書刊的漫畫王午休,還帶著這本書去看,就知道這本書真的很好看。」

  感溫喔,這樣的告白,足以讓作者感恩到叩首致意。

  寶兒在【閱讀《臥虎藏龍三國智》的兩個理由】提到Helena小姐的文章開頭寫著:「『這次再賣垮,就要退出江湖了。』說這句話的,是一位紮實做學問的作家。看到這段留言時,有些感慨,有些心痛。」

  裡頭那位興嘆不如歸去的人士,就是本書作者。這個感嘆不是無病呻吟。

  Helena寫道:「場景拉到今年暑假,回台灣探親。到了全台最大的連鎖書店想買幾本書,在入口的右邊,即看到文學類與非文學類的暢銷書,以亮麗雄偉的姿態宣示賣得好的驕傲。仔細看了一下文學類上榜書籍,約有一半是所謂的網路小說,眉心不免一皺,「這也叫文學?」然而,在書店非是即非的兩極化分法下,任何不屬於實用類的書籍,統稱文學,實在不是作者或出版社的錯。

  「中文書的市場是否已到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或許沒有,我也不夠格評論。我的力量微不足道,呼籲沒人聽,只是想誠心建議,買書時,請把作者認真搜集資料、誠心寫作的書,列入考慮。」

  最後一句不是空話。且不說在校園裡你愛我我愛你的網路文學現象,即令三國相關書籍,不必查書,其至不必讀書就下筆的,比比皆是;能抄就抄,不能抄就自己假造的,也不乏其人。劣幣是不是就此驅逐了良幣,不敢斷言,但拖壞了讀者的閱讀品味,卻是事實。

  篇幅有限,不再引述。大多數的讀者,即使是愛書人,閱讀範疇大概在固定的一兩項遊走,因此有些平日不以歷史為主的閱讀人口,他們的意見,我更珍惜。說來奇怪,我發布《歷史智囊電子報》之後,最常接到的信,就是表達驚訝之意,說原來歷史不是想像中的枯燥乏味。有的問我,有無出書?可見書找不到讀者,讀者找不到書的情況有多嚴重。於是這回不得不破例,在這個專欄自賣自誇,同時引述別人的贊詞壯膽,至少希望有心閱讀的朋友能知道該知道的出版訊息,不要作者和讀者向左走、向右走,彼此找不到。

最新更新日期:92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