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皓是三國時代排名第一的暴君兼昏君,誰都相信晉朝早晚會出兵攻吳,唯獨孫皓還在做他以荒淫享樂統一中國的白日夢。
晉軍什麼時候會出兵,沒有人知道,必須嚴加戰備,做好情報,任何風吹草動、蛛絲馬跡,都不可放過。吳國的建平太守吾彥,就是心思敏銳的官員。他發現長江水面有許多木片,順流漂來,看起來像是造船砍削下來的短木碎片。顯然是晉朝在造船,準備對東吳用兵。吾彥向孫皓提出警訊,請求增加建平郡的兵力,扼守要害地區,確保領土安全。
吾彥的顧慮不是杞人憂天,的確,晉朝已經在修造戰船,負責人叫做王濬。王濬是尚書右僕射羊祜的手下,羊祜建議晉武帝司馬炎,憑藉上游的地勢,攻打吳國,王濬善於治理水軍,於是獲推薦擔任益州刺史。王濬大造船隻﹐訓練水軍。王濬製造的大船﹐長一百二十步,可容納兩千人,還能騎馬往來。船上建有城牆高樓,可以瞭望,四面有門。
王濬的造艦工程進行了七年,七年足以讓吳國加強戰備反制。但吳君孫皓但知遊樂、建臺樓閣宮、修園林、造假山、選美女,完全不撥兵力給吾彥。沒有人力支援,只好求助物力。吾彥想出一個主意,用鐵鎖橫攔江面﹐以阻截戰船。
這個設計,看起來很有規模,管不管用,尚不得知,會不會像二戰期間法國的馬其諾防線一樣不堪一擊?七年後面臨考驗,晉軍發動全面攻勢,兵分六路﹐直撲吳國。
晉軍的王濬這一路,由益州沿長江而下,碰到鐵鎖橫江。王濬的反制方法是:建造數十個縱橫各百餘步的大木筏,讓事先紮好的許多草人,披鎧甲、持兵器,放在木筏上頭,然後以精通水性的士兵和木筏為前導。鐵錐遇到木筏,就被木筏帶走。王濬另外造了許多十幾丈長、幾十圍粗的火把,澆上麻油,放在大船前面,遇到截江鐵鎖,就燃起火把,把鐵鎖熔燒而斷。障礙一一掃除後,戰船暢行無阻,長驅而下。
鐵鎖橫江陣式被破,問題不在這個策略本身,而是江邊水面只見鐵鍊不見兵力,只以人力設險,不以人力防守的消極戰術。吳國企圖以鐵鎖橫江,建造水中長城,這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吳國最後被滅,不堪一擊,被滅得很難看。中唐詩人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云:「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江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詩裡有無限的感慨。
最新更新日期:92年07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