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日本評論家屋太一的《如果現在是歷史》,以<不忠的時代>起頭開講。他分析,「組織無情」「人才不忠」的亂世,已經開始了。

  現在看來,哪邊錢多哪邊跳,哪邊好混哪邊混的職場現象,已不稀奇,我們也很少要求一個人在謀職時從一而終。

●可以漂流,不可下流

  然而,人才流動,不代表可以翻雲覆雨,可以利字當頭。人才忠於自己的專業,自己的選擇,但人才流動,可以漂流,不可下流。起碼的格調、道德還是要有,不只在國家、政黨、軍隊裡,即使從民間企業轉換跑道,也不能出賣原有的組織,包括竊取機密、帶走計畫等等行徑。

  更不用說,腳跨兩條船,求取其中一方最大利益的作法了。這也是為什麼黎東方先生在《細說三國》一書中,大罵法正、張松為「小人」。因為如果劉璋不值得效力,那就該早點離開劉璋,另謀他就,不可以一邊在劉璋底下擔任要職,一邊和劉備暗通款曲,最後裡應外合,賣主求榮,襲奪劉璋的土地,這樣太沒有基本的職業道德。「君子與小人之別,正在於此。」黎東方不客氣的批判。

  一般人提到法正、張松,不會如此義憤填膺,而會認為他們投靠劉備,這叫棄暗投明。如果反過來,法正和張松原來在劉備手下做事,卻勾結劉璋甚至曹操,相信後人讀三國,一定恨之入骨,把他們打入十八層地獄。

  如果法正、張松誠如黎東方所言的小人,又該如何看待孟達呢?孟達從劉璋舊部變成劉備部將,當關羽攻打襄樊,叫孟達派兵相助,孟達不理會。關羽死後,劉備薄懲孟達,而孟達和劉備的養子劉封處得不好,孟達心有所懼,於是投降曹丕。

  孟達受到曹丕的重用。但好景不常,曹丕死得早,繼位的曹叡對孟達沒那麼禮遇,司馬懿對孟達也不怎麼放心。諸葛亮、李嚴和孟達通了幾封信,孟達決定窩裡反,再反回蜀漢這邊。若不是碰到用兵如神的司馬懿,孟達大概就重回蜀漢陣營,又說不定哪天因為和什麼人處不好,或者聽到什麼風吹草動,這個很沒安全感的人,又要叛變一次。

  孟達會不會這樣,無法應驗了。若真如此,這種人翻雲覆雨,就算不被看輕,也會讓主子不放心。

●馬超:悲劇英雄的基因

  馬超會成為悲劇英雄,有一半原因就是跳槽多了,帶給新組織、新主子的不信任感。

  馬超的爸爸馬騰,崛起於涼州,屯駐關中多年。曹操掌權後,把馬騰召來京師,擔任衛尉,原來的部隊就交給馬超。

  不料,武藝高強的馬超,竟於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和韓遂等十位軍閥,以十萬之眾起兵反曹,進逼潼關。曹操率兵討伐。曹操用計離間馬超和韓遂,馬超一方大敗。

  馬超落荒而逃,很快重振旗鼓,卻連累了他的家屬。他在京城擔任衛尉的老爸馬騰和那裡的親戚,都被曹操殺害洩恨。

  兩年後馬超東山再起,可惜功敗垂成,這次連身邊的妻子也送了命。馬超狼狽不堪,只好帶著從弟馬岱、部將龐德等人投奔漢中的張魯。第二年春節,馬岱前來賀年,馬超悲從中來,傷痛的說:「一家百口,盡遭殺害,只餘你我二人,有什麼好慶賀的?」這段話何其淒涼!

  又有一次,張魯有意把女兒嫁給馬超,有人提醒張魯:「有人這麼不愛惜自己的親人,哪能愛別人?」張魯一聽,打消念頭。

  馬超不欣賞張魯,張魯不重用馬超。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索性投靠劉備。這一叛逃,又害他的兒子馬秋被張魯殺掉洩憤。

  立志向曹操報仇雪恨的馬超,投降劉備後,因為不是嫡系,八年下來,偶爾擔任偏師,很少率軍出征,有志難伸,卻不能動氣,以免遭人懷疑有貳心,鬱抑得很。《三國演義》為馬超一吐怨氣,虛構「割鬚棄袍」「夜戰張飛」等情節,凸顯他的英勇,卻離史實甚遠,也不能消弭他的悲情。《三國演義》又改寫歷史,說他起兵反曹,是為父報仇,和史實正好顛倒。

  陳壽評馬超時,說他依靠西方少數民族,依恃勇猛,使自己的家族遭到覆滅,可惜啊!但他後來投靠劉備,從困窮走向通達,不是比最後敗亡的張飛、關羽要好嗎?(「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

  馬超這種行徑,有不少人看不過去。大陸學者陳華勝在《三國奇談》(實學社出版)一書,便直接點名:「《三國演義》裡只竭力渲染呂布的反覆無常,其實馬超早年就跟呂布一樣。」馬超換了幾個主人?從曹操到張魯,又到劉備,和呂布的「三姓家奴」換的一樣多。馬超幾次背叛,讓家屬像人質般最後被殺,這些似乎不在他的考慮之內。而他的背叛,既非官逼民反,也不是走投無路,例如最早反抗曹操,並未打著復興漢室的口號,只是想要割據一方而已,卻害死父親等人。

●呂布:見利忘義的典型

  但是,馬超充其量是想要自立門戶或者跳槽,並未把原來的主子幹掉,這點卻比呂布好多了。呂布為了董卓,殺了待他如親人的丁原,又為了王允,殺掉和他誓為父子的董卓。

  殺害丁原的原因,已不可考,未必如《三國演義》所說的,是為了貪得珠寶、名馬。殺死董卓,導火線源於董卓曾對呂布的粗暴相待,以手戟擲向呂布,再加上呂布和董卓的女婢私通,擔憂東窗事發,因此造反。但《三國演義》加油添醋,呂布成為見利忘義的典型人物,遺臭萬年,可真悲哀。

  論不忠,賈詡列居前茅,但他自知跳來跳去,惹人疑心,因而謹言慎行,用低姿態在曹操手下謀事。在亂世裡,不忠是「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不過擇主一旦定了,就不能再換來換去。否則不獲信任,到頭來依然淒涼。

最新更新日期:92年0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