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沒辦法。急中生智,狗急跳牆,這些反射動作、本能反應,不能在事前沙盤推演,不能於事發時照套公式。

  猝不及防,只能臨機應變。或許靈光一閃,找到解決的方案;或許靈機一動,找到脫困的方法;或許靈巧權變,在零點零幾秒的時間內脫險解危。想要平時如戰時,把各種模擬狀況輸入資料庫,出事時叫出來應變;想要像《三國演義》搬演的情節,緊急時打開錦囊,看看諸葛孔明預先寫好什麼妙計,不可能。

● 胸部中箭,腳趾喊痛──劉邦的沈著與機變

  《三國演義》寫曹操謀刺董卓。曹操佩帶寶刀,進入相府,和董卓哈啦一番後,伺機行刺。突然董卓從側邊穿衣鏡裡瞧見,忙問道:「你要做什麼?」曹操被他一問,愣了一下。一般人慌亂間不是手腳發軟,不知所措,就是一不做二不休豁了出去。曹操畢竟是曹操,雙膝一跪,奉上寶刀,說:「我有一口寶刀,獻給恩相(指董卓)。」董卓一看,這把刀果真是寶,欣然收下。曹操化險為夷,脫離現場。

  這是小說情節,但是曹操的應變本事,卻非虛設。在正史裡最有名的是三十八歲那年,進攻濮陽城,攻打呂布,卻誤中反間計,進城後遭伏擊。曹軍人馬四散,曹操落單,突然遭遇數名敵騎。本來以為老命休矣,不料敵騎奔馳過來,逮住曹操,大聲呵問道:「曹操在哪裡?」曹操一聽,心定了下來,「搞半天這批敵軍根本不認得我本人。」曹操靈機一動,隨手一指前面騎著黃馬疾奔的兵將說:「就是他。」騎兵放開曹操,追捕騎黃馬的人。曹操急忙出城,回到軍營。

● 迅雷風烈,劉備脫口應變

  三國裡有不少奇計巧智、臨機應變的故事。事前精密的布局、長遠的企畫、環環相扣的計略,固然教人欣賞贊嘆,而臨機應變的瞬間反應,夠緊張,夠精險,更讓人擊節叫好。因此,許多史料,真偽不問,小說家會來個乾坤大挪移,把主角代換成天縱英明的諸葛孔明。在羅貫中筆下,孫權借箭,變成孔明借箭,趙子龍的空城計,變成孔明使用,焦點集中,故事更加好看。事實上陳壽的《三國志》對諸葛亮的機智,評價正好相反,並不怎麼推崇,一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真會氣死諸葛迷。

  也正因為我們欣賞機智小故事,所以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迅雷風烈,劉備落筷一事,成為膾炙人口的三國名段。很少人懷疑,這一則記載恐怕不如表面上所傳達的那麼複雜。

  說不那麼複雜,是因為有好幾種可能:或者曹操藉酒興說點客套話,或者事後劉備加油添醋,往自已臉上貼金。曹操不盡然真的這麼肯定劉備。但是即使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劉備當時計畫和董承同謀政變,每天小心翼翼,唯恐露出蛛絲馬跡。聽到曹操說:「放眼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只有你和我。」豈不驚惶?以致心頭一震,湯匙和筷子掉落。如何掩飾緊張不安?正好天上響起巨雷,劉備幽自己一默說:「聖人說:『迅雷風烈必變』,真的是這樣。」疑心病重的曹操是否就這麼傻傻的被劉備唬弄過去,或是曹操根本沒有試探的意思?費人猜疑。但劉備不慌不亂,還能想起《論語》的句子,這就是機智。

  雖然前面強調,千鈞一髮之際,根本沒有間思考應對之道,臨機應變也沒有什麼速成法則,無法複製,無法套用。不過不慌亂,不急躁的功夫,卻可訓練而得。從容才能應變,鎮定才能生智,否則急躁敗事,只會忙中有錯,亂成一團。從容應變的功夫,是任何人,不分賢肖貴賤男女老幼必備的修養。

最新更新日期:92年0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