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soton-021204-t.gif)
八○年代,「授權」一詞出現於企業管理界時,只是個時髦的術語,少有人知道如何運用,如今進入講求速度的數位時代,授權式管理所擁有的速度優勢,已成為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利器。
讀過兵法的人都知道「兵之情,主速」,也知道「兵貴神速」,但如何快速,卻不是人人都能把握得了。戰場瞬息萬變,商機稍縱即逝,如果第一線人員不能在第一現場、第一時間做出第一反應,還要事事報告、層層請示,便會失去先機,鑄下敗因。
●兵貴神速,司馬懿破孟達
這個道理,司馬懿懂,所以當他聽說孟達謀叛,即先斬後奏,發兵征討,孟達措手不及。這個道理,諸葛亮懂,所以當司馬懿和他對峙百餘日,不敢交手,為安定軍心,派人請示朝廷,諸葛亮一眼看穿司馬懿作表面功夫的伎倆。
不懂的孟達果然成為輸家。原本諸葛亮已經策反了魏國的新城郡太守孟達,不料風聲走漏,魏國大將司馬懿得知後,一方面假裝按兵不動,寫信安撫孟達,讓孟達猶豫不決,一方面祕密行軍,準備討伐孟達。
可是孟達毫無危機意識。他的計算公式是,司馬懿駐守的宛城離魏都洛陽八百里,到新城又有一千二百里,司馬懿必定上奏朝廷,請求出兵。這樣兩千里路,一來一往,至少耗掉一個月的時間。
孟達忽略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也忘了身處司馬懿的轄區之內,司馬懿哪可能依照行政程序慢慢來?果然,司馬懿急速行軍,僅僅八天,就兵臨新城城下,十六天後,攻破新城,斬殺孟達。
孟達舉事於蜀漢後主建興五年,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二二七年),諸葛亮還沒展開北伐,《三國演義》把它安排在諸葛亮首次北伐奪取三郡之後,時序錯亂了。
● 司馬懿的表面功夫
閃電戰術有三S:Surprise奇襲、Speed迅速、Superiority優勢。這項三要件,都必須建立在充分授權之上。這是司馬懿擊垮孟達的主要原因。
可是諸葛亮北伐,碰上司馬懿時,司馬懿的表現就不是這樣了。兩軍相持一百多天,任憑諸葛亮再三叫陣,任憑諸葛亮用激將法,把婦女使用的頭巾、髮飾和衣服送去羞辱,司馬懿不出兵就不出兵。後來司馬懿上奏請求出戰,但諸葛亮認定司馬懿只是在做個樣子,因為:「司馬懿本就無心出戰,所以上表請戰,無非是向部眾表態,表示敢於動武而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真的能制勝,還要遠隔千里請示作戰嗎﹖」
這段插曲,不但再次印證諸葛亮和司馬懿互相了解,旗鼓相當,也說明了授權在軍事作戰所扮演的角色。
最新更新日期:91年12月04日
![](../images/back.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