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北征襄樊,勢如破竹,後來卻敗走麥城,失守荊州,以捷報始,以噩耗終,成為驕縱大意的負面教材。而相對於孫權、呂蒙、陸遜擒服關羽的風風光光,曹操在整個過程中似乎顯得很蹩腳,大將龐德被斬,于禁投降,樊城被圍,內有魏諷謀叛,外有民變掣肘,關羽又一路挺進,嚇得曹操一度打算遷都,避開關羽的鋒芒。

  然而,細看曹操的演出,卻展現一流的智謀,和一流的政治操盤,離間計運用嫻熟,反離間也運作自如,只占便宜,不吃暗虧,和孫權既聯合又鬥爭,和與戰的分寸掌握得恰如其分。

  就在曹操有意遷都時,司馬懿、蔣濟提出異議,他們認為,孫權和劉備結盟,「外親內疏」,彼此內部矛盾,互相提防,若關羽得志,不是孫權所樂見的。不如籠絡孫權,曉以利害,和孫權結盟。

  司馬懿和蔣濟說對了。劉備占據荊州不還,又奪益州,取漢中,並且稱王(漢中王),孫權心裡嘀嘀咕咕,很不高興,先前提議和關羽結為親家,反遭關羽羞辱,而今關羽大軍震動中原,更讓孫權沒有安全感,於是十年來孫、劉結盟的態勢破局,孫權和曹操打了十年仗,這下決定和曹操聯手,對付氣燄很盛的關羽。

  聯合次要的敵人,對付主要的敵人,是合縱連橫的基本法則。諸葛亮、魯肅的高度共識,促成孫、劉合作。如今,孫權轉向曹操,一方面遞送降書,一方面出襲取荊州,攻打江陵、公安兩座城。孫權要求曹操保密。

  曹操喜出望外,但並未被喜悅沖昏了頭。曹操何等厲害,他要來個一石二鳥之計。表面上答應孫權保密防諜,暗地裡卻洩露軍機給關羽知道。
提出這項建議的是董昭。董昭在軍事會議獨排眾議,反對保密,他認為相反的,應該讓關羽知道孫權的襲擊計畫。

  「關羽獲悉吳軍的意圖後,如果回防,樊城自然解圍。讓他們兩方相鬥,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董昭說:「更何況,樊城守軍不知會有救兵,糧盡援絕,心中惶恐,萬一生變,大勢不好。」

  董昭最後研判:「關羽為人強悍,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務堅固,不會即刻退兵。」

  於是,曹操把孫權的書信,分別射進樊城和關羽陣營。(瞧,曹操多會做人,同時賣了人情給關羽。)果然,樊城守軍知道救兵將到,咬緊牙關緊守,關羽攻不下來,而後正如董昭所料,猶豫不決,不知道該不該南返荊州,守護江陵、公安。

  關羽不撤,卻傳來江陵、公安生變,已向孫權投降的訊息,關羽急急撤軍。

  底下曹操的謀畫,再度展現他善於離間計策的一面。曹操聽說關羽撤退,並不如一般預期的下令追擊,反而要求按兵不動。曹操清楚得很,孫權豈會那麼輕易上書降服?還不是想乘關羽和曹軍相持不下時,進擊荊州,又擔心關羽率軍回救,兩虎相鬥,魏軍從中得利,因此恭恭順順,要求軍事合作。如今關羽敗走,魏軍反守為攻,擒服關羽大有機會,但隔山觀虎鬥的一方變成孫權,對魏不利。

  孫權的如意算盤打得雖好,曹操的錦囊妙計使得更妙,他乾脆不理會關羽,把關羽留給孫權,讓他們捉對廝殺。

  後來的發展,三國迷耳熟能詳,孫權殺了關羽,把關羽的人頭送給曹操,曹操比照諸侯的葬禮,厚葬關羽。(曹操曾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這段經過,正史寥寥幾筆帶過,未能多加著墨,演義添血加肉,灌輸魂魄,把一顆人頭可能引發的政治效應,和魏、吳智囊的較勁鬥智,描繪得栩栩如生,精彩之至。

  《三國演義》七十七回寫孫權殺了關羽後,不知禍害即將上身,因為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雪恨,必定和曹操聯軍攻吳。張昭點醒孫權,同時建議把關羽首級轉送曹操,讓劉備以為是曹操所主使,劉備必然把矛頭指向曹操。

  孫權的詭計逃不過司馬懿的法眼,當曹操接到裝有關羽首級的木匣,為除去這心頭大患而心安,司馬懿卻指出,這是孫權的移禍之計,破解之策是「將關公首級,刻一香木之軀以配之,葬以大臣之禮。」如此一來,劉備必定南征孫權,曹操只需以逸待勞,落井下石,攻打落敗的一方,再徐圖發展,擺平倖存的另一方。

  本來關羽的頭顱像燙手山芋,誰接到誰倒楣。曹操厚葬關羽,把嫁禍的受害者丟還給孫權,乃有之後劉備大軍伐吳之事。

  從以上例證來看,可知曹操陣營人才濟濟,曹操見識不及之處,總有謀士建議。然而說曹操本身智謀平平,全靠謀士,這說法不對。領導人貴在裁奪,在眾說紛紜中做出正確選擇,決斷力行。換了庸才主子,董昭、司馬懿、蔣濟的建議再好,也不會被採納。

最新更新日期:91年0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