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李白,像是生來專為了替中國文學爆起一片最燦爛的光芒。他生性狂放不羈,好遊俠、好神仙、好飲酒、好作詩。這種性格,已經注定他在現實中必然失敗。」

  這是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顏崑陽對李白的一段論述,相當精要地點出了詩仙李白的文學成就與生涯際遇。他是如此的兩極化,擺盪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游移在認真與遊戲之間,立足於嚴肅與荒謬之間,陷身在熱情與孤寂之間……基本上,他是個很難理解的藝術家。小說家李約在完成〔亂世三部曲〕之後,毅然向這個充滿藝術家複雜矛盾性格的李白挑戰,寫下了三十多萬字的《人間李白》,揭開了李白光鮮燦爛卻又撲朔迷離的一生。

找出敵中之「我」

  陳雨航(一方出版公司發行人,以下簡稱「」):從李白的詩文、為人兩方面觀察,可知他是一種類型人物的「原型」--才氣縱橫,詩興勃發,氣勢雄偉,堪稱一流;但在現實中卻極端無能,生活能力與人際折衝的能力尤其低落。他既傑出,也笨拙;既強韌,又懦弱;既自大,又自卑。兩種極端、格格不入的特質集於一身,我們或許可稱之為「藝術家性格」。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最關鍵的是來自年幼時期父母親形象對他的影響。李白特異的出生、成長背景:胡人血統、缺乏家教與親情、自由奔放的詩人特質,加上放縱於酒,應是李白的藝術家性格養成的因素。

   周浩正(實學社社長,以下簡稱「」):胡漢混血,使他承受了不同文化旳差異與衝擊。五歲時,父親教他漢語漢學,母親教他吐蕃文;稍後,在一場部族之間的仇殺中,母親遇害,小小李白體會了生死與無常。小說中關於李白身世謎霧的舖陳,相當貼切地詮釋了李白飄忽游移的性格特質;他父親長年不在家,終其一生在追尋恩人與仇人,以遂其報仇報恩的人生宿願。無根的、沒有定性的父親形象,遺傳到李白身上,便是一種遊戲人間、率性而為、非常自我的人生態度,李白的狂放不羈,其來有自。

  陳: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李白的學養太雜。他十歲通詩書、十五觀奇書、喜愛縱橫術、學擊劍、騎射、好神仙、好飲酒……這麼龐雜的學經歷,可見他是容易被外力吸引、不受束縛的人,這種特質的人,滿腦子幻想與煩惱。

  周:在李白的價值觀中,追求功名、施展抱負,是他的理想,但他眼高手低,又不肯按部就班,所以理想變成了幻想。李白不受拘束,所以怕壓力、怕失敗,遇到壓力就反彈,就逃避,他追求功名,卻不敢面對科考,只好寄望靠他的文名,獲得薦舉,走體制外的捷徑。與李白形同父子的張道長,於是帶著李白到益州,協助他闖出了文名,但李白對於必須與官場酬作往來,頗格格不入,他受不了,向張道長抱怨說:

  「看,在這些男人眼中,我好像倡優清客,召來鞽點排場,在這些女人心中,我卻變成了她們的玩物面首,我的確不習慣這種場面。」

  「你想圖仕進,你就必須習慣這種場面,」張道長每次都是笑著回答他:「其實說穿了,做官跟倡優有什麼分別?時時要揣摩上意,還得隨時變臉,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你想一步登天,接近皇帝權力中心,更要具有特殊的性格。」

  「這樣說來,我還是不圖仕進的好。」李白有點沮喪的說。

  陳:他43歲時到長安,仕進之路讓他如願以償了。名士賀知章推崇他說:「子,謫仙人也。」說他是降居人間的仙人,極度肯定,因此將他推薦給唐玄宗,唐玄宗第一次見了李白,相談極歡,欲罷不能,親賜午膳,還為他挾菜盛湯。

  李白藉機大發他對朝政、兵制的積弊與興革之見,玄宗卻毫無興趣,說:「卿家是個難得的文學人才,希望你在這方面多為朕做點事。」小說中這段描寫,點出了李白的自我認知、別人對他的期許,兩者之間嚴重的落差與衝突。自我定位的錯亂,是李白痛苦的來源。他自負擁有張良之謀,文能治國,武可安邦,唐玄宗卻當頭棒喝,告訴他只是幫皇帝草擬詔誥、以詩文取悅皇帝與楊貴妃的「御用文人」而已,何其悲哀!

潔癖──腰脊不能彎

  周:這種認知差距並非不能調整。但李白想躋身權力中心,卻蔑視權貴,不願屈身逢迎,此種「潔癖」注定官場難混!宋朝戴埴說:「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間有傲骨。」腰部長了一塊傲骨,所以腰脊不能彎、不能向人低頭。這當然是玩笑話,但一身傲骨卻是事實。他自己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瞧不起權臣李林甫、拒絕高力士的邀宴。他在長安三年,以狂放姿態混處宮廷,留下了「龍巾拭吐」、「御手調羹」、「力士脫鞋」、「貴妃捧硯」等種種傳說,而他在唐玄宗面前羞辱高力士,簡直是自毀前程之舉!

  陳:除了「柔軟度」不夠,太過狂放應是他的致命傷。狂,令人怕,他隨時可能貶人損人整人,毀掉人際關係,最後連楊貴妃都與高力士一起排擠他,怏怏離開長安,浪跡天涯,過著「萬里無主人,一身獨為客」的生活。

  周:酒,是李白生命中的要素。李白的一生,成也在酒,敗也在酒。被任命為翰林時,他仍然與酒鬼們大飲大醉於市,有一次唐玄宗召見,他爛醉而至,左右以水洗面,授筆成文,婉麗精切--他在醉醺醺狀態下,反而寫出一手好文章。醉醺醺給了他靈感,卻誤了他的仕途。

  陳:自認大才不遇,加上現實生活的挫折,苦悶的李白便常以酒澆愁,但是「舉杯銷愁愁更愁」、「與爾同銷萬古愁」,他的愁太多了,所以他要大醉,「一醉累月輕王侯」,醉了可以睥睨權貴,醉了可以笑罵孔丘,可以忘卻現實的飄泊無依,可以拋開人生變幻無常所帶給他的衝擊。更重要的是,醉,成為他寫作詩歌的催化劑。

  周:比李白小十一歲,與李白交遊,寫過十幾首詩贈李白、憶李白的同期詩人杜甫,稱讚他說:「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對李白的詩文欽佩之至。詩仙李白的特色在哪裡?

詩風──自由、氣勢

  陳:李白寫詩四十年,留下一千多首詩作。這些詩題材多元、風格鮮明強烈,具有二大特色:自由與氣勢。自由是不追求形式之美,不受格律限制,不追求華麗。作品渾然天成,不像杜甫那麼琢磨推敲;氣勢是指格局開闊、視野深遠,讀來有一種排山倒海迎面逼來的臨場感。

  周:如果杜甫的代表作是〈兵車行〉,白居易的代表作是〈長恨歌〉,李白的代表作是什麼?

  陳:如果只能選出一首代表作,我比較偏愛〈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遼闊的視野、誇大的效果,使得整首詩氣勢渾雄、神運天然。詩中可看到他的自負(天生我材),他的人生態度(及時行樂)。在他的另一首〈月下獨酌〉中,則充分表達了他的孤寂落寞與悲愴情懷:

  「花間一壼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詩中以虛擬實境的手法,把月亮和(我的)影子,幻化為酒伴,把人際關係的疏離、人生的荒謬無奈,表現得相當深沉。清朝沈德潛評曰:「此種詩,人不易學。」李白就是李白,是無人可及的。

  周:一般認為李白是浪漫的、感懷的,比較沒注意到他表現社會關懷與人道精神的詩作。他寫下三十幾首邊塞詩,描寫戰爭的殘酷、閨婦的情感。譬如〈戰城南〉:「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鳥鳶啄人腸,銜飛上挂枯樹枝。」那種殺戮戰場血腥悲涼的景象躍然於詩中,頗有白居易的味道,透露了李白的反戰思想與悲憫情懷。至於像「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之類的作品,則表現了他的政治觀察。

  陳:《人間李白》透視了李白的一生。從唐玄宗天寶元年(李白42歲)起,到唐玄宗卒,這二十年間的政局變化與動盪,透過李白的官場浮沉,見證了唐朝國運的逆轉--盛極而衰。這二十年間,李林甫、高力士主宰朝政,楊貴妃受寵不絕,唐玄宗行樂而荒政,李白與這四個人都有過密切關係、恩怨情仇。大唐盛世在這四個人手中轉入歧途,李白看得一清二楚,他看出安祿山將亂,看出永王李璘趁唐朝皇位不穩之際,想擁兵割據的企圖,他身為永王的幕僚,無力勸阻,因而受了牽累、下獄,多虧郭子儀挺身相救,否則李白將揹著叛亂犯的罪名,走入了歷史。

叛亂──命運的逆轉

  周:讀到李白晚年的際遇,頗令人心有戚戚焉。他下獄時,不少大臣疼惜他、營救他,審案的判官盡力迴護他,教他怎樣招供以便脫罪,他卻堅持一套不利於己的說詞,最後是郭子儀力救,才從「斬立決」改為「長流夜郎」。長流夜郎原本也是有去無回的命運,但在相關人士的特別關照下,李白的流放變成了遊山玩水,一路上玩了將近一年,還未走到夜郎就奉到大赦。

陳:這時候,李白的文學與生命,都已接近尾聲了。回顧一生,學書不成、學劍不成、當不成張良,一生忙碌,卻無法施展抱負,臨老受永王的賞識,自認逮到機會可一展身手,卻因靠錯邊而成了叛亂犯,真是造化弄人!

周:上天對他開了這麼大的玩笑,這時,他狂放的心終於沉澱了下來,他的詩也為之一變,可以借用〈山中問答〉來形容:「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不是霸氣或火氣,而是悠然自得的心境。從前他鍊過丹,想求仙得道,卻不可得;這時,李白已有得道的味道了。

吊詭──窮而後工

陳:李白六十二歲那年,無依無靠,當塗令李陽冰收容了他。這一年,他走完了一生。《舊唐書》〈李白傳〉說他是飲酒過度而死,五代人所撰的《唐摭言》說李白在酒醉中入水撈月而死。在《人間李白》裡,有著非常動人的描寫。

周:故事的結局非常的淒美,非常的李白!

陳:以詩文方面的盛名享譽當代的李白,在現實中,尤其是家庭生活中,是脆弱無助的,加上太過自我,使李白顧不了身後事,他死後,子孫落魄淍零,數十年後,范傳正查訪到他的兩位孫女,都在饑乏之下嫁入窮困的農家,如此的際遇,真是應驗了杜甫在他被放逐夜郎時所寫的「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周:《人間李白》刻劃這位跨越時代、縱橫千百年的詩壇巨人,把李白的一生,做了深入的探索,把他複雜的人生、性格,複雜的感情、文風,做了深刻的描寫,成為一部可以理解李白、理解藝術家多樣性格的歷史小說。

陳:李白可以說是興趣廣泛、思想複雜、行動力低落的人,這使得他的追求頻受挫折,挫折與不滿使他成為一生愁苦的天才型的詩人。但命運卻是這麼吊詭:如果他宦途順遂,說不定其詩風又會不同了。時代的遽變、人生的遭遇,帶給他的空虛和不滿,恰成為他的激情與力量,成為他下筆的神助,所謂「窮而後工」,正是他的寫照,也是天才型藝術家的宿命,這應是《人間李白》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本次對談內容取自《人間李白》,實學社出版,遠流發行)

最新更新日期:92.01.29

歷史資料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