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是歷史上最早具有明確的投資報酬率概念的大商人,是第一位把政商合一的效益發揮到極致的秦國宰相,是個謎樣的人物。
他透過「瞞天過海」之計,把自己的兒子變成了秦王,把自己從商界推向政界的頂峰。他的努力,使其一生成為一件傑出的生涯規劃案;他的用計,成為天下第一奇計。
呂不韋的曠世奇想是如何誕生?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設計使計?《瞞天過海》抽絲剝繭,解開了這個千古奇計之謎……
周浩正(《小說三十六計總策劃》,以下簡稱周):《瞞天過海》是〔小說36計〕系列的第一本,它的副書名為〔竊鼎記〕,顧名思義就是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取得了國家權柄,構想本身創意十足,真是個千古奇計!
王榮文(遠流出版集團董事長,以下簡稱王):〔竊鼎記〕之名十分傳神,印證了「瞞天過海」原典中的「太陽、太陰」之道--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家都知道的明處,公然地行動。換句話說,是運用不為人知的計謀,把一個不為公眾所認可的意圖,在過程中合法化了。
「無中生有」的大夢想家
周:「竊鼎」的設計者,衛國大商人呂不韋,充分運用了敏銳的生意眼光、純熟的商業概念。他第一眼看到異人,就覺得異人是個「奇貨」;聽到趙姬開玩笑地說要為他生個王子,他立即想到以「移花接木」手腕,讓王子變成秦國的太子、變成秦王……。可以說,呂不韋腦子裡隨時在動,在營造各種「概念」。
王:在秦國倍受冷落的公子異人,被派去趙國當人質。命運捉弄了他,也形塑了他憂鬱、懦弱、自我封閉的性格。所以當呂不韋這位「人性探勘者」,在趙國邯鄲的聲色場所「留春館」裡,巧遇了被趙國人羞辱的異人公子後,呂不韋產生了一個空前的奇思妙想,把異人視之為「奇貨」,鍥而不捨地努力,終於打開了異人的封閉的內心世界,打通了問鼎之路。
周:異人這個「奇貨」,觸動了呂不韋,讓他醞釀出迷人的「竊鼎大計」,他這一段「心理發現」的過程,寫得太生動了,可說是描寫「構想的誕生」的一個鮮活實例。小說第二章「無中生有」,寫呂不韋開始經營這個「奇貨」,藉娶妾之名,設宴邀約異人;之後他單刀直入,拜訪秦國太子妃華陽夫人,向她分析她處境的危機與轉機,把她拉進命運共同圈裡。呂不韋步步為營,佈局相當嚴密。
王:這個「無中生有」的過程,給現代人很大的啟示:無中生有的概念,使許多夢想家變成偉大、使許多發明家成為不朽。舉凡創業家、行銷、企畫、研發等工作者,某種意義上都是在做「無中生有」的事。呂不韋所推動的這個超級企畫案,不也是從無到有嗎?
周:要做到「無中生有」,呂不韋是「縱然荊天棘地也要步步為營,傾家蕩產斷然在所不惜,抱虎枕蛟也決不退縮。」除了驚人的意志力是他的成功關鍵外,他對情報、資訊的掌握非常用心;他的人際手腕更是靈活,像他拉攏華陽夫人、討好異人的監視者公孫乾、打動趙國重臣觸龍……,都不惜重金,出手闊綽,尤其在針對不同對象,精挑細選貴重禮品,投其所好,極為考究,他把交際之道發揮得很透徹。
醜小鴨變天鵝
王:呂不韋原來只是與異人、華陽夫人聯手,要把異人「醜小鴨變天鵝」,從王孫變成太子、秦王。後來冒出了異人看上趙姬這一插曲,呂不韋便將計就計,把自己的愛妾、懷了孕的趙姬送給異人,讓自己的兒子直接染指秦鼎,這就成了計中有計。
「瞞天過海」之計是一個大的戰略指導;為了達成終極目標、解決階段性的困難與障礙,總共使用了包括:移花接木、借刀殺人、美人計、李代桃僵、釜底抽薪等十餘計,形成了計中有計、計外生計、以計攻計的錯綜複雜之局,也讓我們看到了策略攻防、往來鬥智的驚心動魄現象。
周:在呂不韋與華陽夫人共同經營下,異人(後改名為子楚)一躍而為爭奪太子的熱門人選。子楚的最大挑戰,不是他的兄長子傒,而是以「遠交近攻」戰略聞名的大謀略家范雎。范雎出使趙國,藉口要帶子楚回秦國探望生母,實則想在半路借刀殺人,嫁禍給趙國。此計因為藺相如的反對而未得逞。范雎返國向秦王說趙國挑釁,以此激怒秦王,並獻策攻趙,同時藉攻趙的機會,有效地打擊他的政敵白起。范雎的謀略可說是一計接著一計,綿密相扣。
藺相如向范雎說,要以趙國的十座城池換取秦國名將白起。范雎雖與白起勢同水火,但他面對外人時,卻不卑不亢地為白起而辯,甚至以白起為傲,難怪藺相如對他都暗暗欽佩。
王:他們在談判時不論怎樣針鋒相對,也不論最後誰勝誰負,彼此都不失風度,而且面對敵手,都心存敬意,這是很有格調的人、很有格調的時代。
范雎這樣一個雄才大略的人,可惜卻沒有選擇餘地的,需與志大才疏的公子子傒結為命運共同體。當他一而再、再而三為子傒獻策去取子楚性命,卻一再受挫,有一天他驚覺到:呂不韋與異人似乎已經發展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橫亙在前不可撼搖了。蔡澤要他不可貪戀祿位的一席話,點醒了他,促使他毅然引退。
充滿話題性的企劃案
周:子楚一步一步都像踩地雷般,每次都與災難擦肩而過,隨時會受到明槍暗箭所殺,直到秦、趙大戰爆發,呂不韋助他逃返咸陽,才擺脫了朝不保夕的人質生涯。直到他與子傒比賽射狗、射蝴蝶,在呂不韋的巧思安排下,他發揮急智,贏得父王的歡心,他的太子寶座,才拍板定案。
子楚當上秦王後,不忘當年對呂不韋所說「共享秦國」的承諾,拜之為相。呂不韋最初的生涯規劃算是完成了。
但是,當了王后的趙姬,卻沉不住氣的跳起來了。她不耐寂寞,在夜裡把相國呂不韋召來她的寢宮,要與他重溫十幾年前的鴛鴦夢,把呂不韋嚇得大驚失色,趙姬步步進逼,把門堵住,動手就要脫起衣來,這一段張力十足的情節動人心弦;子楚病倒時,趙姬在關鍵時刻使出的最後一計,更是令人怵目驚心!
王:作者對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女性心理的刻劃、策略的醞釀生成、計謀的往來攻防等等,都深具功力,使得這個企畫案充滿了深度,充滿了話題性。
周:作者把大時代背景化繁為簡的敘述與佈局能力堪稱一流,將紛亂的戰國末期的歷史舞台,鎖定在秦、趙兩國。小說的主線是異人一步一步向秦國王位推展;副線則是與異人命運交織的秦、趙局勢變化消長,節奏與脈胳都掌控得極好。
成也在計,敗也在計
王:《瞞天過海》這部小說,從呂不韋的角度來看,是天下第一奇計的實踐;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是秦、趙兩大精英集團(兩大公司)的對抗,也是呂不韋、范雎兩大精英團隊的競爭。最後的優勝劣敗,都與領導、決斷、管理等企業課題息息相關,而其中最核心的則在識人與用人。趙、秦兩國對峙數十年,趙孝成王用廉頗、藺相如,得與強秦抗衡;改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便一敗塗地;呂不韋挑對了弱勢的公子異人,才有機會竊鼎成功,最後卻因為用錯了嫪毐這個人,而扭轉了結局。
周:成也在人,敗也在人;成也在計,敗也在計,《瞞天過海》的豐富涵意,教人深思!(整理/黃驗)
(本次對談內容取自《瞞天過海》一書,實學社出版,遠流發行)
最新更新日期:91.08.14
→歷史資料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