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頻仍的西晉末期,是個人吃人的時代。
內憂是一場血淋淋的叔侄兄弟爭奪王位的天倫悲劇;外患是不滿被晉朝奴役已久的匈奴人,聯合鮮卑、氐、羌等少數民族,趁晉室動盪之際,騷動叛亂。帶頭的匈奴人劉淵更以「借屍還魂」之計,成立漢趙,將它的利爪緊緊攫住西晉。
陳信元(南華大學編譯中心主任,以下簡稱陳):大家應該都有聽過「八仙過海」中,有關李鐵拐的傳說。李鐵拐本名李玄,長得一表人才,是太上老君的弟子。有次,他被太上老君喚去天庭修習長生不老之術,由於凡人之軀無法上天庭,所以他只好讓靈魂獨自上天庭,留下肉身在人間。他吩咐弟子,如果他七天之後沒有醒來,表示已經成仙,可以將他的肉身焚化,但在這七天內,務必保護好他的肉身,不能使他的肉身有任何損傷,好讓他的靈魂在七天內回來時,有處可回。
第六天時,徒弟被通知家裡的老母病危,要他無論如何得回家一趟。徒弟想起師父的交代,正不知如何是好時,鄰人告訴他,師恩與骨肉至親之恩無法兩全時,應以生育你的母親為重,何況你師父這麼多天過去了,還沒醒來,可見已成仙了。徒弟聽了,揮淚將李玄的肉身焚化,趕回家鄉。第七天,李玄的靈魂回來了,但卻找不到他的肉身,情急之下,見轉角處有一個剛死去的乞丐,只好趕緊將他失去身體的靈魂附在乞丐的軀體上。從此,李玄仍是李玄,但他的外表不復英俊,而是邋遢加禿頭又跛腳。「借屍還魂」即由此而來。
江侑蓮(前實學社編輯,以下簡稱江):就「借屍還魂」四個字來看,不僅鬼味十足,更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之意。此計表示乘虛而入,借著別人的實體、名號,來包裝自己的企圖,成全自己的理想。本書中,匈奴人劉淵即按著「借屍還魂」這兵家奇計,滅了西晉,開啟五胡亂華局面。
金谷園的迷離夜
陳:一國的興亡,可從皇親國戚身上得到蛛絲馬跡。當時,在石崇的金谷園的一次聚會中,權貴雲集,貴賓中包括以國戚賈謐為首的「賈謐二十四友」──如陸機、陸雲、潘岳、劉琨等文壇名士。主人石崇為了和國舅爺王愷一較財富高下,常常不惜耗費大量貲財。如他為了迎接賈謐等人的到來,在金谷園兩旁以錦鍛圍成約五十里長的步障,比王愷曾作過的排場四十里的錦鍛步障相比,石崇是佔了上風。
令人髮指的是,當天參與宴會的王敦(為東晉名相王導的哥哥),不接受婢女的敬酒。依照金谷園的園規,凡是婢女敬酒不被賓客接受,她就要被砍斷一隻手臂。王敦屢次拒酒,眼看著婢女一個一個被斬去纖美、白淨的手臂,他依舊面不改色。王公貴族的冷血、腐敗由此可見一斑,也顯露出晉王朝的衰敗跡象。
江:提起金谷園,這裡曾發生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主人石崇因故得罪了權臣孫秀,孫秀藉故要向石崇索其寵妾綠珠,綠珠知道這事後,竟跳樓自盡,她保住主人的面子,也證明了自己的堅貞。
充滿靡靡之音的金谷園,是一處權力交割所。前來探知西晉王室內幕的劉淵,在這裡,得到了權臣賈謐的賞識。後來,劉淵被告帶領匈奴反叛而下獄,因有賈謐的協助,才僥倖地逃過死罪。
撩撥人心的權力
陳:西晉在人的印象中,是個極端恐怖的時代,不是個人可以生存的年代。正式揭開序幕的,是為期許久的「八王之亂」。作亂的八王分別是: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
江:一個無能的君主──晉惠帝司馬衷,是歷史上有名的昏愚皇帝,著名的事蹟即大臣在向他報告民間鬧大饑荒時,他竟回說,「何不食肉糜?」(為什麼不吃肉粥?)再加上人人寄予重望的聰慧王儲太子司馬遹之死,加速推動八王之亂的速度。眾人都心知肚明,現在佔著帝位的人,實是個傀儡皇帝,握著大權的人,分別是皇后賈南風、太后之父楊駿。當初晉武帝司馬炎立太子時,也知道司馬衷極是愚騃,但想到他有個出色的太孫司馬遹時,還是決定把江山傳給司馬衷,以讓司馬遹繼其父司馬衷之帝位。誰也沒想到就是這個決定,讓晉朝人民受盡苦難。
陳:掌權的賈皇后和太后之父楊駿水火不相容,產生親皇后的「皇后黨」和親太后之父的「太后黨」,由這皇后、太后黨之爭,開始了循環不息的權力爭奪戰。由強悍的賈后,誣陷並處死太后黨頭頭楊駿後,開始引發連續的權力紛爭。先是汝南王亮、權臣衛瓘被告預謀叛亂而被處死;被利用來發起這場政變的楚王瑋,由於下令處死這位年高德劭的汝南王,因眾怒難犯而喪命。
這場混亂,引來趙王司馬倫進京,滅了皇后黨,進而野心勃勃地要爭奪帝位、強逼晉惠帝下台。此舉,引發了齊王冏、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的憤怒,也將這四王捲入權力的漩渦中心,互相攻詰、殺伐。東海王越以勤王的姿態出現,但愈殺愈過分,殺了作亂的族人尚可,但殺了無辜的王儲皇太子司馬覃則是天所不容,他的下場雖是病死的,但後來卻被石勒破棺焚屍,也是不得善終。
棋不迷人人自迷
江:正當這晉室亂得一榻糊塗之時,有一個滲透力夠的人──劉淵,遠遠的影響下棋人的思緒,牽制著整個權力中心的運行。以劉淵為首的一班人,隱藏著要吃掉西晉江山的野心。他在宮中佈了許多眼線,以能隨時掌握政變的最新消息,並主張有「小人」好辦事,「小人」即那些愛興風作浪,唯恐天下太平的人。因此,他安排心腹謀士、大將於晉王旁,趁機挑撥離間,引發晉王之間的猜疑及爭鬥。
陳:的確,劉淵抓到了晉室的破洞,並硬是將這破洞越撐越大,非要晉室支離破碎不可。他的包藏禍心不是沒人察覺,只是因為晉朝臣子人人自保,又加上匈奴位於遙遠北方的地緣關係,當晉朝對他們有一絲風吹草動,經由晉王宮中的間諜,他們馬上即得知,而有充裕的時間,用以掩飾自己,就這樣得以繼續坐大。
江:劉淵看八王已自相殘殺殆盡,便大搖大擺地發起威來,利用漢朝的正統名分,打著漢朝劉邦後裔的「金龍旗」,招兵買馬,成立了漢趙一國,並率兵消滅了國力空虛的西晉一朝。當初劉淵命郝散舉著匈奴的狼頭旗起兵時,大嚐敗果,他檢討原因,終於明白原來百姓看到匈奴的狼頭旗就跑,而鮮卑族看見狼頭旗就打,他了解到,如再堅持採用匈奴狼頭旗為號召,無異於自找麻煩。因而他採用謀士鮮于修之的建言,以劉邦的後裔之名起義,藉口拯救晉室──謀和劉淵原先暗自在心中的打算不謀而合,因而劉淵更有信心地採用了。當他打出劉漢的金龍旗後,人心紛紛向之,而一舉成功。
還魂法則
陳:「借屍還魂」的策略概念,基本上是假藉別人的名義、旗號,來遂行自己的目的,在現代的政治、商業活動中,也常被運用,像租用專業執照來開設公司;或者「借殼上市」;或者在競選時,打著某某人推薦的名義(譬如:「×××的忠誠信徒」)等等,都是借屍還魂之計的具體運用。
江:劉淵在借屍還魂之後,則是一番新氣象──李鐵拐也是,因為他們都還是原來的自己。劉淵終究印證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些因看見漢朝的金龍旗而追隨他的西晉百姓,後來定是悔恨不已。
最新更新日期:91.07.31
→歷史資料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