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知道范文程的人,恐怕不多,但「大清帝國」建國之初,少了他的參與,歷史發展的軌跡必然大大不同──一統大明江山的,可能另有明主了。

  范文程是歷史上少有的策略規劃家,是和張良、諸葛孔明、劉基(伯溫)一樣傑出的人物。可惜他沒留下太多事蹟,因為他晚年纂修「太宗實錄」時,為了避免「功高震主」,他刻意將當時參贊的種種建策,「悉焚其草,即實錄史冊,亦僅載什一」,他懂得如何明哲保身,所以最終得以安享天年。

  這部小說,主線是講述袁崇煥的故事,骨子裡卻記述著一代名將,如何一步一步跳進范文程利用崇禎皇帝的個性所打造的陷阱;高明的策略,創造出一個新的時代。

郭承豐(華威葛瑞廣告公司董事長以下簡稱):坦白說,我真沒想到《借刀殺人》是這麼感人的故事,有好幾次我都想掩卷而起,實在讀不下去了。倒不是作者寫得不好,而是寫得太傳神了。明知袁崇煥一步步邁向死亡,眼看著歷史在眼前一幕幕重現,自己卻毫無改變它的能力;明明知道明朝仍然還有中興的機會,卻被「愚而好斷」的崇禎給毀掉了。假使歷史確如一面鏡子,這部小說還真能道出一些啟示。

周浩正(小說三十六計總策劃以下簡稱):我讀這部小說的心情和你一樣,只能以二個字來形容:沉重。能夠讓讀者的情緒如此波動,不能不歸諸於作者的生花妙筆。作者很聰明地將「借刀殺人」這個計略的精神,充溢在故事結構裡面,我們看到這張天羅地網漫天撒下,被網住的人,一個也逃脫不掉。

「借刀殺人」正解

郭:是啊!真是這樣。其實,我對「借刀殺人」四個字,別有體會,應該順著字義的內涵去理解。所謂借者,引用他力之意;刀,非「刀」,可以說是巨大的力量,或是一股鋒銳之氣;殺,也非「殺」,比喻著壓制、克服、屈服他人的意志,使事物朝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讓抗拒的力量消失;人,則應作「競爭對象」解。總而言之,是在描述一種策略情境:為了保存實力,巧妙地運用各種矛盾的藝術。范文程確實是一位不世出的大策士,他借力使力,把對方內部的各種力量,在彼此衝突下,相互瓦解了。

周:說得精彩!請繼續分析下去。

郭:小說裡面講得已經太「透」了,我相信每位讀者都各有一套解析方法,不如藏拙,由大家自去領略其中奧妙才有味道啊!不過,正因為書裡面對袁崇煥著墨頗多,我們不妨稍微多談一些皇太極的智囊范文程。

周:大策士范文程有一段為人傳誦的故事,倒可一說。明末,大將洪承疇在松山一役戰敗被俘,洪承疇誓死不降,叫罵不絕。唯求早死;范去勸降,不提投降之事,只天南地北,說古道今一番。言談間,樑上灰塵飄落洪的衣襟上,「洪屢拂拭之」,這個動作看在范的眼中,他斷定洪不會殉難,因為「其敝衣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

視野高出當世之人

郭:范的觀察力和對人性的了悟,確實高人一籌。在《清史稿》的記述中,我覺得他最了不起的貢獻,應該是「入關大策」,他掌握住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自縊、明朝甫亡的千載難逢的時機,借勢用勢,建議多爾袞立即起全國之兵,揮軍入關;而且要求拋棄以往一味擄掠、劫殺的野蠻行為,一變為「紀律嚴明,秋毫不犯」的解人民倒懸的救世大軍,而且為崇禎發喪禮葬,自稱「義師」,為大明君臣「復君父仇」。表面上在驅趕李自成,實際上卻來搶奪大明江山,范文程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本領,實在了不起,他的視野高出當世所有的人,難怪後人稱讚他「首倡入關大計」,使大清朝「萬世丕基以定」。

周:他既能見「樹」,也能見「林」。所策劃的謀略,既深且遠,日久之後,才看出他的非凡貢獻。不過,我覺得他之所以能夠自在地揮灑佈局,跟他的「老闆」皇太極的充分授權,大有關係。

郭:沒錯!沒有皇太極的容忍和放手,范文程那有舞台表演?人人都說「強將手下無弱兵」,這正是由於領導者「知人善任」,氣度恢宏,所以麾下的英才,才得以脫穎而出,大展身手。根據記載:每逢朝議,皇太極一定要問:「范章京知否?」「為什麼不先和范章京商議?」可見君臣之間相知至深。

周:崇禎和袁崇煥恰好是標準的反面教材。崇禎想信任袁崇煥,又擔心他掌握軍權後,尾大不掉:或鋒芒畢露,搶盡光彩;或挾功自重,通敵造反。他總是猶豫不決,想愛護卻怕被傷害。

郭:回想這一段歷史,確是一場大悲劇。崇禎即位時,才十八歲,自幼嬌生慣養,那像朱元璋當年吃盡苦中苦?他什麼也不懂,卻偏偏手握生殺大權。他有心改革,卻分不清善惡好壞,無限大的權力使他像一個被慣壞的孩子,任性、自私、吝嗇、猜疑……。每件事都只知責怪別人,不知自省,也不會自省。一般會步上失敗悲運的老闆,性格裡頭也常帶有這種成份吧!崇禎自縊前,還在埋怨眾臣誤他呢!殺袁崇煥,就自毀長城了!

「老闆學」的真諦

周:從皇太極和崇禎身上,可以清楚地引出「老闆學」的真諦。做一個成功的領導人,最重要的要件之一,即在物色第一流人才而用之。每件事都是只有自己的看法最好、最對時,就證明你周圍只剩下草包和膿包。朝中十個人才,殺掉一個,不會還剩下另外九個,而是全都跑光了,連新的也不肯來了。崇禎的覆亡,由此可知。

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事君」之道,范文程也把握的很好,幕僚長有幕僚長的進退之道,皇太極固然很會用人,范文程也很懂得如何「御」君。這部小說,多多少少描繪出歷史上的四種人物原型:成功的領導者VS失敗的領導者;良臣VS忠臣。

周:對!成功的老闆手下,人人能發揮一己之長,因此,都是良臣;失敗的老闆,聽不進一句忠言,所以他的手下只見忠臣。

郭:其實,崇禎即位的時候,明末的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都結束了,閹黨領袖魏忠賢也死了,東林黨人一一起用,國家正處在一個全新的轉捩點上,崇禎很可以好好從頭開始,有機會做個漢光武帝;然而他卻因性格使然,格局太小,無容人之量,最後成了亡國之君,真是可惜之至!

周:這一面歷史明鏡,是在警惕後人啊!

怎一個「痛快淋漓」了得

郭:除了上述的一些心得之外,我必須要說,作者敘述故事的技巧,很令人佩服。他成功地寫出了主要角色袁崇煥的大悲劇,也正好反襯出真正的主角范文程的策士本色。一明一暗,一顯一隱;忽明忽暗,亦顯亦隱。兩根故事軸線,相互纏繞,又各自開展,複雜中自有條理,一路讀來,可用「痛快淋漓」來形容我的感佩。在小說中,虛構的平民百姓大鎖一家人,在大動亂時代中的無可奈何,讀來令人心酸;時代巨輪無情的輾過,他們也隨之家破人亡。最後搶食袁崇煥的血肉之軀,是大慟之筆。

周:其實作者對小說主題深度的掌握,也頗具匠心。歷史記錄事實,而歷史小說則透過人性的稜鏡,反而更能彰顯出真相。范文程藉由崇禎的意念,凌遲了袁崇煥,這「借刀殺人」的計略,掃除了范文程內心深處一個更高遠目標的重要障礙。顯然的,范文程也有一個夢,他實現了它。

最新更新日期:91.01.30

歷史資料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