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死因不明的雍正帝生母──孝恭皇后


文/徐廣源


  在清朝的史書中,都記載康熙帝有四位皇后,其實康熙帝生前只立過三位皇后,第四位孝恭仁皇后生前根本沒當過皇后,在康熙朝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妃子。由於她生的兒子當了皇帝,所以在康熙帝死後,被晉尊為皇太后,這就取得了皇后的名分和地位。她生的這個兒子就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

  孝恭皇后,烏雅氏,滿洲正黃旗,她的父親威武原為護軍參領。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一六六○年)三月十九日,比康熙帝小六歲,但過生日只比康熙帝晚一天。烏雅氏幼年被選入宮。初為低級的庶妃,相當於侍妾,由於年輕漂亮,康熙帝經常讓她侍寢。入宮時間不長就有了身孕。就和順治帝、康熙帝的降生一樣,皇家為了神化皇帝,又給雍正帝的降生編造了一個神話: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年)十月二十九日夜間,即將臨盆的烏雅氏夢見月宮仙娥交給她一個小男娃兒。第二天即十月三十日寅時便生下了一個皇子,而這個皇子就是後來的雍正帝胤禛。這件事鐫刻在《大清泰陵聖德神功碑》上。神奇的還不止如此,據《世宗實錄》載:

  誕生之夕,祥光煜爚,經久弗散,闔宮稱異。

  泰陵的聖德神功碑碑文是雍正帝的兒子乾隆帝撰寫的,《世宗實錄》是乾隆帝命他手下的親近大臣編纂的,自然要對雍正帝進行神化和吹捧。其實這種做法並非清朝首創。起碼在明朝就有了。由明仁宗朱高熾撰寫的《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碑文中對明成祖朱棣的誕生,是這樣說的:

  皇考初生有光氣,五色滿室,久而不散。

  您瞧,簡直如出一轍!所以對這種描寫根本就不必相信。

  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十月十三日,冊封烏雅氏為德嬪。康熙十九年(一六八○年)二月初五日巳時,烏雅氏又生皇六子允祚(原排行十四,康熙二十四年五月殤,年六歲)。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詔封為德妃。同年十二月二十日,康熙帝命禮部左侍郎額星格持節,冊封烏雅氏為德妃。同日被冊封的還有皇貴妃佟氏,貴妃鈕祜祿氏,惠妃納喇氏,宜妃郭羅洛氏,榮妃馬佳氏。

  烏雅氏被冊封為德妃不到半年,在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六月初一日卯時又生皇七女(同年八月殤)。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寅時又生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初封和碩公主,十八歲下嫁舜安顏;康熙四十一年七月卒,年二十歲;雍正元年三月追封為固倫公主)。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年)閏四月二十四日午時又生皇十二女(康熙三十六年閏三月殤,年十二歲)。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正月初九日酉時生皇十四子允禵(康熙五十七年九月授為撫遠大將軍,駐守西寧;雍正帝即位後被圈禁;乾隆帝即位後獲釋,封恂郡王,乾隆二十年正月初六日酉時卒,享年六十八歲)。烏雅氏在十年中生了三男三女,在妃嬪眾多的後宮中,她一個人就連生了六個子女,這表明烏雅氏是頗受皇帝寵愛的。她是清朝十一位皇太后中生育子女最多的。

  皇帝的妃嬪,哪一個不想生皇子?又哪一個不想讓自己生的皇子能當上皇帝?可是妃嬪如雲,所生皇子眾多,而皇帝只有一個,怎麼一定就能輪到自己兒子的頭上?可是烏雅氏做到了,她生的兒子胤禛還真的就當上了大清國入關後的第三個皇帝。她的身價立刻倍增猛長,由妃子一下子就升到了頂級──皇太后。按說烏雅氏就應高興得不得了,做夢都得樂,跟兒子不知怎親才好。可是烏雅氏卻大相反,她不但不高興,還事事跟兒子鬧彆扭,頂著幹,甚至鬧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烏雅氏做出了許多超乎尋常的事來,令人實在匪夷所思:

■要殉死

  康熙帝賓天以後,烏雅氏哭著鬧著要自殺殉死,追隨先帝於九泉之下。雍正帝苦苦勸阻哀求,乃至聲淚俱下,可是烏雅氏仍堅持要死。實在沒轍了,最後雍正帝說:「如果母親非要隨皇父同去,我這個皇帝也不當了,願隨母親同去。」因為自己要死也讓大清皇帝跟著死,這是絕對擔當不起的天大責任,烏雅氏只得答應不再殉死。先帝駕崩,作為妃子的,自然悲痛。烏雅氏這時已晉尊為皇太后,沒有必要非殉死不可。康熙帝的妃嬪很多,有比她地位高的,還有比她更受寵的,為什麼那些妃嬪不為先帝殉死,單單烏雅氏堅持要殉死?難道其他妃嬪對先帝都沒感情,就烏雅氏對先帝有感情嗎?更何況康熙帝早已廢止了人殉的制度!在烏雅氏之前已有過四個皇太后。為什麼她們都不殉死?所以烏雅氏堅持殉死是不正常的。

■拒絕移居寧壽宮

  寧壽宮是康熙帝為嫡母孝惠皇后營建的寢宮,居住了幾十年。烏雅氏被尊為皇太后以後,雍正帝想讓母后烏雅氏移居寧壽宮,頤養天年。雍正帝多次奏請,烏雅氏就是不遷,賴在永和宮不走,雍正帝毫無辦法。

■拒絕上徽號

  先帝死後,嗣皇帝要給新晉尊的皇太后上徽號,這是慣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雍正帝即位後,尊自己的母親為皇太后,準備上「仁壽」二字的徽號。烏雅氏卻以先帝尚未入葬為理由,拒絕上徽號。有清一代並沒有先帝不入葬,皇太后不得上徽號的規定。烏雅氏以前的慈和皇太后(孝康皇后)、仁憲皇太后(孝惠皇后),烏雅氏以後的崇慶皇太后(孝聖皇后)、恭慈皇太后(孝靜皇后)、慈安皇太后(孝貞皇后)、慈禧皇太后(孝欽皇后),第一次給她們上的徽號都是在先帝入葬前上的。所以說烏雅氏拒絕給自己上徽號的理由站不住腳,這只是個藉口而已。

■拒絕接受皇帝給她行禮

  雍正帝舉行登極大典前,需要先給皇太后行禮,然後再升御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拜。禮部將這一禮儀上奏給烏雅氏以後,她卻說:「我自幼入宮為妃,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將我子為皇子,不但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她還說:「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至與我行禮,有何關係?況先帝喪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禮,我心實為不安。著免行禮。」儘管諸王大臣再次固請,烏雅氏就是不答應。最後雍正帝親自出馬向皇太后哀求,烏雅氏不得不答應接受皇帝的行禮,但她要求今晚於先帝梓宮前拜叩謝恩後再行回宮。

■拒絕行慶賀禮

  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日)、冬至、萬壽節(皇帝誕辰)合稱清朝的三大節,是非常重要的節令。按慣例,在元旦這一天,皇帝要率文武百官給皇太后行慶賀禮。而且雍正元年元旦與一般的元旦不一樣,因為這次元旦是雍正帝龍飛踐阼後的第一個元旦。所以,禮部在十二月二十一日上疏奏請:元旦佳節,皇帝具禮服詣皇太后宮行禮。王公大臣官員各依班次行禮。禮畢,皇帝升御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當雍正帝將這件事告訴母后時,烏雅氏卻說:「前皇帝登極,鉅典攸關,故勉從諸王大臣之請。今雍正元年元旦,尚在百日之內,何忍即行慶禮?」因為烏雅氏的抵制,不僅給皇太后行禮未能進行,就連皇帝在太和殿接受朝賀的事也被取消了。

  烏雅氏為什麼要做出這些超乎尋常的事呢?為什麼總跟自己的兒子鬧彆扭呢?這只能表明烏雅氏與兒子雍正帝之間有很大的矛盾。

  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五月二十二日,烏雅氏得了病,雍正帝在旁守護,「親視湯藥,晝夜無間」。第二天丑時,烏雅氏就病死在永和宮了,終年六十四歲。當天戌時將烏雅氏的遺體殮入梓宮。生前未能住在寧壽宮,雍正帝決定將母后的梓宮停在寧壽宮。

  頭天得的病,第二天凌晨就死了,實際上不足一天。到底得的是什麼病?為何死得這麼快?

  雍正帝即位初期,攻擊、中傷、誣陷雍正帝的各種傳聞、謠言、蜚語滿天飛。其中有一條是逼母至死。據說烏雅氏聽說自己的小兒子皇十四子允禵被雍正帝從青海前線調回京師後,被圈禁起來。烏雅氏想見一見允禵,雍正帝就是不讓見。烏雅氏一氣之下一頭撞在鐵柱子上,當場絕氣身亡。《清實錄》對烏雅氏的病因隻字不提,只說皇太后因「哀痛深切」,「積哀日久」遂致崩逝。對於社會上的蜚短流長,雍正帝曾在《大義覺迷錄》中進行過批駁。雖然我們目前還難以弄清烏雅氏的真實死因,但根據上述種種不正常的現象推斷,很可能不是正常死亡。

  關於烏雅氏的暴亡,筆者還有一種推測,就是烏雅氏想將自己葬入景陵,與康熙帝合葬。清制,死於皇帝入葬之前的皇后可以葬入皇帝陵內,與皇帝合葬。如果是死於皇帝入葬之後的皇后,則要另建皇后陵。康熙帝是在雍正元年三月二十七日奉移景陵的,但沒有入葬,梓宮停在景陵的隆恩殿內,需要到九月初一日才能葬入地宮。烏雅氏很可能想搶在康熙帝入葬之前死去,這樣就可以葬入景陵,永遠陪伴在夫君身旁。這一想法在她的遺誥中有所體現。她在遺誥中是這樣說的:「予壽六十有四,得復奉聖祖仁皇帝左右,愜予夙志,夫亦何憾!」聯想到她曾執意殉死,聯想到她與雍正帝的種種對抗,為了實現自己的「夙志」,烏雅氏很有可能採取自殺的速死形式。當然這只是筆者的推測。

  筆者認為,從政治上講,雍正帝逼死其母沒有意義和必要;從情理上講,也不可能。烏雅氏無論如何也是雍正帝的生身之母。雍正帝再冷酷無情也不會到逼死其母的地步。再者,據筆者所知,紫禁城內還沒有發現有鐵柱子的宮殿,撞鐵柱而死很可能是杜撰。所以「逼母」之說很可能是雍正帝的政敵故意製造的誣陷之詞。烏雅氏到底為什麼要輕生?採取的是什麼形式?現在還是一個謎。


※本次內容摘錄自《大清后妃寫真》

最新更新日期:10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