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劉邦見賢思齊,最是敬佩信陵君


文/陳文德


  戰國時代的長期戰亂,加上秦帝國所力行的中央集權制,將華夏文明以來的社會階級結構,徹底打破了。平民祇要有能力、夠幸運的,一樣可以「布衣卿相」,成為統治者。

  何況到了始皇末年,社會再度呈現不穩,在這種氣氛下,祇要有點機會,便很容易培養出自我「超分」的野心來。

  慢慢地,有領袖氣質的劉邦,無形中也有這需要了。有了大志,當然要有個可以模倣的名人偶像。憑著讀過一點書,有些歷史概念,劉邦總在想著,有那位「知名人物」最像自己,最值得自己去崇拜模倣的?

  戰國末期到秦帝國統一期間,最讓市井人物感動的名人,便是以養士聞名的戰國四公子了。這種勇於打破階級觀念、敬重有才能人物的貴族領袖,在民間總有著很多膾炙人口的傳聞。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其中以孟嘗君聲望最高,但對「養士」表現得最徹底的則是信陵君。

  因此在劉邦的心目中,最值得模倣尊敬的是信陵君。

  或許是因為傳聞中的孟嘗君瘦黑矮小,一副不起眼的模樣,和沛城美男子劉邦的外表形象大不相同;又或許是聽說信陵君也是一表人才,說不定自己便是他的「再世化身」,所以劉邦最喜歡跟他的黨人談論信陵君的傳聞。

  信陵君是魏公子無忌的封號,他是魏昭王的幼子(這點也和劉邦的排行巧合),也是魏安釐王的異母弟。信陵君禮賢下士,不論何種人物,祇要真有才德,他都能兼容並蓄,依禮相待,從不敢以富貴驕人。因此,投入其門下的賓客多達三千餘人,超過聲望日正當中的孟嘗君。

  劉邦便常公然表示:「孟嘗君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但四公子中最應受尊敬的還是信陵君啊!」

  而最讓劉邦感動的,是信陵君和侯嬴、朱亥間的事蹟。

  魏國的京都大梁,有位叫作侯嬴的隱士,家中貧苦,雖然已經七十餘歲了,仍不得不在夷門當守門員以求生活。

  信陵君手下有位賓客,深知侯嬴才學,特別向信陵君推薦:

  「夷門的守門員侯生,才華傑出,隱其才而置於市廛中,公子求才若渴,應不恥下交吧!?」

  信陵君不假思索地回答:

  「此人淡薄名利,又有才華,祇怕他不肯指教我,怎麼還會嫌棄呢?明天我立刻去拜訪他!」

  果然第二天,信陵君整肅儀容,帶著禮物,親到夷門的小房宅去拜訪侯嬴。

  看到信陵君大駕光臨,又帶來貴重禮物,侯嬴自然心中有數,但到底他不是貪圖富貴之徒,所以仍再三堅辭。

  「在下修身潔行已數十年,所以到現在還是位守門員,為了堅持我的原則,實在不可能接受公子的厚禮,希望公子不要再來打擾我的清修。」

  儘管意外吃了閉門羹,但信陵君仍不死心。

  不久,信陵君在府邸召開一個盛大酒宴,召請了不少達官貴族,大家卻都不知道今天的主客是誰?

  在賓客都就座後,信陵君立刻坐上馬車,空出左邊較為尊貴的座位,親自到夷門迎接侯嬴。

  車騎直到夷門下,信陵君下車向侯嬴說明來意,請他赴宴作自己的上賓。

  侯嬴仍然穿著破舊衣冠,大大方方坐在信陵君車上左邊位置,一點也不辭讓。他暗中觀察信陵君的神色,祇見公子非但毫無慍色,而且神色更為恭順,一路朝府邸慢慢駛去。

  一段路後,侯嬴突然轉向信陵君,要求道:

  「臣有位朋友,就住在市場裡,請公子繞過去一下子,臣想順道去拜訪他!」

  信陵君立刻答應,並回頭向市場駛去。

  侯嬴想去拜訪的朋友,名叫朱亥,在市井中作屠夫,但卻是位劍術高明、力敵萬人的勇士,並且深富謀略。

  到了市井,侯嬴把信陵君丟在車上,自己下車和朱亥打招呼,兩個人在市場中閒聊了起來,似乎忘掉了信陵君和府邸裡等待他們回去的貴賓們。

  其實,侯嬴當然瞭解這些狀況,他祇是想試探信陵君的誠意到何種程度,所以他雖一面和朱亥講話,一面則用眼角觀察信陵君的反應與周圍的氣氛。

  市場上走動的人,都對侯嬴的無禮和不知輕重的行為大為驚訝,連信陵君的隨從們也露出了不耐,交頭接耳地小聲評論著侯嬴和朱亥。祇有在車上獨坐的信陵君始終和顏悅色,安然自若,手執馬鞭,微笑著注視著現場。

  這時候,侯嬴才轉過身來,對信陵君說:

  「這位就是我做屠夫的朋友朱亥!」

  侯嬴的介紹態度,其實是相當沒有禮貌的,但信陵君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走下車來,鄭重地向朱亥施禮,並邀請他共同赴宴。

  祇見朱亥既不答應,也不推辭,祇是將頭別過去,相應不理。

  於是侯嬴辭別朱亥,和信陵君上車直往府邸參加宴會。但當信陵君向全場賓客引薦侯嬴時,大家都嚇呆了,想不到今日的主客,竟是位卑賤的老守門員。信陵君更邀請在場賓客,共同舉杯向侯嬴祝福,使這老隱士夠足了面子。

  宴會完後,侯嬴向信陵君表示:

  「公子,今天的盛情,我已立刻給了足夠的回報了。我侯嬴不過是個卑賤的守門人,公子竟駕車迎我於眾人廣場中,這種作為其實已經太過分了。

  「但是為了成就公子的盛名,我故意轉到市場去和朱亥閒聊,讓公子委屈等候,公子不以為忤,反而更為恭敬。市場上的人們看到這種情形,一定會更加讚揚公子的禮賢下士,對我這個老頭反會痛加責難,所以公子的盛情,侯嬴已立刻加以回報了。」

  侯嬴的確豁達又有智慧,這件事使信陵君的盛名更為廣播。後來信陵君率軍救趙,碰到了生死的難題,侯嬴和朱亥均捨命以報,使重重危機巧妙地化解了。

  劉邦最喜歡的便是信陵君的這種俠義精神,和令人激賞的領袖魅力。相信暗中他也一定常自比為信陵君,而把一些朋友比作侯嬴與朱亥,自我陶醉一番了。

  即使日後成為漢王朝皇帝,每次到大梁,劉邦都不忘去信陵君墓前弔祭,後來還特別設有三位守墳員,世世代代奉祀不絕。

  模倣信陵君的作為、思考和風範,相信也是劉邦日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章》:「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古兵書《六韜》中記載,周文王問姜太公道:「治理國家的條件以人才最重要,相信每位做君王的一定都努力在尋找人才,但終究還是沒有把國家治好,是找不到人才,還是有了人才也沒有用呢?」

  姜太公答道:「這是因為沒有找到真正人才的緣故啊!真正的人才,通常能做事而不好虛名,也不會結黨成派,所以知名度不高,容易被一般人所疏忽。做君王的除非特別的仔細,否則很難發現真正人才,那些互相標榜吹捧的,反而較常受到重視。國家治不好,就是由於用到的大部分都是假的人才啊!」

  的確,世俗稱讚的,通常是沒有好人才的。老子認為反者道之動,那些能勇敢標新立異、不拘於世俗禮節者,往往更值得用心去觀察,以辨認出其真正的價值。

  特別是領導人才,必須有開創時局的眼光及勇氣,祇有不限於常識思考者,才有突破的可能。

  戰國時代的領袖,大多豪邁勇猛,但日本甲州無敵軍團創建者,有經營之神尊稱的武田信玄,思慮周密,審慎嚴謹,年輕時曾被誤為膽小鬼。統一日本戰國群雄的一代豪傑織田信長,年輕時勇於突破,不修邊幅,行為乖張,時人稱之為「大呆瓜」。建立兩百年幕府和平盛名的德川家康,個性內斂,寬容而堅忍,年輕時也常被譏為缺乏魄力。因此真正的人物,除非是「慧眼」,否則很難被辨識出來是英雄的。

  數千年來,不少史學家及小說家,都以劉邦早年的浪蕩成性,從心底裡便看不起他,因而低估了劉邦的真正「才氣」。他們對於日後楚漢相爭時的表現之評價,也大多較傾向項羽,認為劉邦的成功祇是「天公疼戇人」,運氣太好罷了。

  其實劉邦最偉大的,在於他的可塑性,環境讓他幸運地脫離了傳統農村子弟的生活和思考常態,使他更有機會去突破,以適應亂世的變局,這種人彈性大,機會多,成功也是有其道理的。

  所以老子認為,最重要的是有做愚人的勇氣及心志,別人處處計較,而我事事糊塗,別人爭先恐後,而我迷迷糊糊,好像大海一樣,兼容又寧靜,好像微風一般,輕輕的但不停止。眾人都急於表現、急於成功,祇有我頑固而愚蠢,因為這種與眾不同的心志,使我更能合乎養生之「道」。

  劉邦似乎是天生的領袖人才,沒有身分,教育不多,又沒有生活壓力,三十多歲仍是「放浪人生」,不求成家立業,不受世俗「功利主義」所限,劉邦的個人魅力,最主要的便在於此。

  但劉邦絕不是沒有大志的「混混」,他自比「信陵君」,尊重人才,講義氣,重感情,不會自私自利,也不求自己表現。有福大家享,有難自己扛,相信別人,事事寬容,這種人在變化多端的亂世,的確是最容易脫穎而出的領袖人才。


※本次內容摘錄自《弱勢大贏家:劉邦大傳》

最新更新日期:1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