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一生受制於人的秦始皇(下)


文/史式


秦始皇為何如此優柔寡斷

  秦始皇的出生地是趙國都城邯鄲,當時北方最繁華的大城市。出生的時間正是秦軍大舉圍攻邯鄲,後由魏國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多事之秋。他的生父是大投機商呂不韋,生母是邯鄲諸姬中的「絕好善舞者」。這樣的時間、地點,這樣的生父、生母,再加上他的特殊身分──私生子──就決定了他從小過的是東躲西藏遮遮掩掩的隱蔽生活。他不乏小聰明,但卻缺少魄力,因為他的生活不正常,只能聽從別人安排,自己無法做主。

  讓秦始皇最感到壓抑的,是他從小缺少母愛。趙姬是個特殊女人,既是交際花,又像女間諜。她長期周旋於丈夫與情人之間,還得應付許多瞬息萬變的政治事件,壓力太大,為求宣洩,生活放蕩,對於兒子並不那麼關心。秦始皇漸漸長大了,對於母親的放蕩行為感到極為難堪而又無可奈何,這是他終身難忘的傷痛。他由仇恨母親而發展為仇視一切女性,認為女人都不可靠,這就是他雖然縱慾、多子女,卻終生不立皇后的真正原因。他之所以養成優柔寡斷的性格,是因為他在正式「親政」之後,最後被人謀害之前,一直遭受小人挾制,對任何事情自己都做不了主;長期處於被動、壓抑、惶恐的心情之中,只靠經常大發脾氣來自己壯膽。

  過去大家都認為焚書坑儒、全盤否定歷史文化的事都是秦始皇幹的。即使命令、詔書是李斯起草,那也不過是奉命行事而已,事情還是由秦始皇做主。這是想當然耳,歷史真相並非如此。

  西元前二一三年秦始皇置酒於咸陽宮,大會群臣,商量國家大計。博士淳於越大膽進言,認為殷王朝、周王朝的國祚能夠相繼維持一千多年,其治國的方法,必有值得借鑒之處。「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秦始皇當場表示,此建議可以交付討論。可是身為丞相的李斯卻迫不及待地公開反對再作討論,並且立即發布由他制訂的「焚書之令」,一意孤行,不留退路。

  「焚書之令」的關鍵部分,在於最後的幾句話:

  臣請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以吏為師。

  也就是說,在秦始皇本人覺得還有商量餘地的同時,李斯已經拿出了蓄謀已久要消滅一切歷史文化的「焚書之令」。誰敢談及任何歷史文化的一點點內容就要被殺頭(「有敢偶語詩書棄市」),有敢說今不如昔者要被族誅(「以古非今者族」)。這樣,誰還敢開口說話?這真是一次浩劫,如果不是秦朝很快地滅亡,如果李斯的這個「焚書之令」真能貫徹下去,則秦以前特別是春秋戰國以來光輝燦爛的學術文化將會掃地以盡,蕩然無存。李斯這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意孤行的結果,大大激化了各種矛盾。三年之後,陳勝在大澤鄉起義,秦王朝很快就垮了臺。可以說,一紙「焚書之令」,正是秦王朝的玩火自焚,也是李斯本人的玩火自焚。他為博取富貴,不遠千里來到秦國,在政治上下賭注,不惜豪賭一番,最後輸得乾乾淨淨,既害了秦王朝,更害苦了天下的老百姓,當然也害了自己。

  焚書,已經下了一個「焚書之令」,第二年又坑儒,是否還有一個「坑儒之令」呢?沒有。因為焚書之令要層層下達,長期執行;坑儒,只是一次性行動,由李斯具體布置,堅決執行就行了。好在被坑的只有四百六十多人,李斯把少數附和自己主張的讀書人拉到身邊,給予「吏」的身分,讓他們放手大幹;對於一批反對自己的讀書人自然會採取激烈手段加以處置。否則,焚書之令就執行不下去。

秦始皇的結局給後人的教訓

  在沙丘之變這個大陰謀中,趙高、李斯、胡亥三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共同策劃了偽造詔書,假傳聖旨的嚴重事件。小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任何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來,這原不足為奇。當時的情況是,一支強大的軍隊由蒙恬率領鎮守邊疆,防禦匈奴,扶蘇奉命監軍,他為人忠厚,很有人望,與蒙恬的關係和諧。一旦扶蘇繼位,一定會用蒙恬為相。如果能夠如此,有利於秦王朝的穩定,對老百姓也會帶來一定的好處。可惜小人得逞,天下終於大亂。

  令人不解的是秦始皇本人為什麼會如此糊塗,居然輕易地被兩個小人所暗算。當時的國家大勢他應該心中有數。以扶蘇、蒙恬為一方,與以胡亥、李斯、趙高為一方的兩派矛盾早已形成,他本人不會不知道。如對雙方力量加以比較,則扶蘇、蒙恬一方占有很大的優勢。扶蘇頗得人心;蒙恬三世為將,在秦國群臣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手中又有實力。如果雙方衝突,胡亥、李斯、趙高一方不堪一擊。胡亥是廢物,李斯是小人、陰謀家,趙高更是典型的城狐社鼠。小人們最大的本領就是狗仗人勢,狐假虎威,挾天子以令諸侯,只要天子不為他們所挾,他們就無法興風作浪。到了事情緊迫的時候,小人們還會孤注一擲,行險以圖僥倖。這些道理,年已半百「親政」已經二十多年的秦始皇應該懂得。他要想天下穩定,就該早定大計,對可能出現的紛爭預加防範,豈能聽之任之!

  就是匹夫匹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也會努力保護自己的身家安全。身為大皇帝的秦始皇,竟對自己身邊可能出現的危險毫無警惕,長期聽人擺布,這除了說明他性格軟弱,已經養成了事事依賴別人的習慣之外,實在做不出其他任何解釋。綜觀他的一生,前期事事受制於呂不韋,後期事事受制於李斯,長期被小人們玩弄於股掌之中,直到身死國亡。這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就是這個樣子。無論你相信不相信,歷史事實就是如此。

  秦始皇這一生過得並不舒心,他從小受了不少驚恐,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又禁受了過多的壓抑。他幾十年不斷地用兵,給全國的老百姓帶來極大的苦難,對秦王朝與他本人也沒有帶來什麼好處。自我吹噓要傳之萬世,結果二世而亡,自相殘殺,子孫絕滅,國亡之後,從此天下無嬴氏,千秋傳為笑談。對於這個貌似強大貌似神聖其實十分無能的秦始皇,作者有詩歎曰:

  熏天事業夢一場,
  小人用事不久長;
  身死國亡天下亂,
  後人千載笑秦皇!


※本次內容摘錄自《皇權禍國:皇帝是個什麼東西》

最新更新日期:10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