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有一個私人俱樂部,各國總統、總理、國際金融家和將軍把酒言歡,皇室近侍殷殷招待,那些經營戰爭、市場和歐洲的大人物講些公開場合絕對不敢講的話。這就是畢德堡集團,全世界最神祕的一個組織。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打破這個集團緘默的常規,或是出面挑戰它?按法國廣播界人士希貢札克(Thierry de Segonzac)的說法,是因為「畢德堡人太有權勢,無所不在」。
荷蘭親王伯恩哈德(Prince Bernhard)認為,如果重要領袖能在公開場合背後處理世界大事,類似大蕭條這樣的嚴重經濟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基於這個原因,他邀集籌備會議,於一九五四年把全球經濟、政治、產業和軍事領域「所見相同」的代表人物,請到荷蘭歐斯德貝克的畢德堡飯店第一次集會。他們於五月二十九至三十一日會商。會議結束時,與會人士決議組織一個祕密社團。
大多數報導認為,原始成員以他們集會的旅館之名,把此一組織命名為畢德堡俱樂部。然而,作家哈同(Gyeorgos C. Hatonn)發現,在德國出生的伯恩哈德親王於一九三○年代初期曾任納粹黨「禁衛隊騎兵團」(Reiter SS Corp)軍官,也是「德國染整工業集團」(IG Farben)子公司Farben Bilder的董事。哈同在《強姦憲法、殺害自由》(Rape of Constitution, Death of Freedom)一書中表示,伯恩哈德親王從他參與納粹企業經營的經驗借鏡,鼓勵這個「超級祕密決策集團」自稱畢德堡人,其實他的靈感來源是這個染整工業集團的分支機構,是為了紀念該集團經營階層創組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的「朋友圈」——德國財金產業界的菁英領袖為了感謝希姆萊自從希特勒崛起至納粹德國戰敗,一直在國家社會主義項目下對他們的保護,成立「朋友圈」。荷蘭王室在伯恩哈德親王於戰後出任荷、英合資的「皇家殼牌石油公司」高階負責人時,刻意隱瞞他過去這段背景。今天,這個資財雄厚的歐洲石油公司是畢德堡菁英的核心。
畢德堡俱樂部第一次集會時,發起成員起草宗旨和目標。根據某位觀察家的說法,他們到今天還一直維持著同樣的信念:「每一次畢德堡會議背後的用意都是,如何在歐、美間打造『有共同目標的貴族菁英』(Aristocracy of Purpose),如何在共同治理世界的政策、經濟和策略問題上取得協議。北約組織同盟是他們運作和顛覆的的關鍵基礎,因為它提供他們『永久奮戰』(perpetual war)的背景,或至少是他們從事『核子勒索』作法的背景。」
本書將逐步揭開畢德堡俱樂部的祕密紗幕,曝露他們的真正意圖,並舉出實例證明。當年的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就十分清楚這一點。政治分析家梅尼維(Roger Mennevee)一九六七年十月於新聞通訊《文件、政治、外交和金融家》(Les Documents, Politiques, Diplomatiques et Franciers)中,分析畢德堡俱樂部和戴高樂的關係。報導開宗明義就提出一項驚人的觀察,指出「與畢德堡集團有關係的法國人物,如龐畢度(Georges Pompidou)、皮奈(Antoine Pinay)、費林鄰(Pierre Pflimlin)、莫列(Guy Mollet)等,全都是最強烈反對戴高樂核子政策(俗稱「打擊力量」)的人物」。龐畢度當時為總理,皮奈、費林鄰、莫列都是內閣部長。
為什麼?因為我說過,畢德堡俱樂部的主要目標,即是把歐洲自由國家的主權交付給由畢德堡成員控制的英、美「世界一家政府」(One World Government),它用核子威脅來嚇唬不願聽從的國家,逼他們就範。為了控制歐洲,剷除法國的核子嚇阻力量至為重要,即使這個核子嚇阻力量攸關圍堵蘇聯核子威脅,也必須去之而後快。《戴高樂傳》的作者拉科裘(Jean Lacouture)寫道:「戴高樂必須在歐洲建立一個無可辯駁的實力地位,對抗英國走向新世界帝國秩序的自由貿易傾向。這就是為何法國必須做為自由世界三大支柱之一的原因,不只是歐洲殿堂的棟樑之一。」
如果我們分析一九五四年以來歷次畢德堡會議的議程,就可看到它試圖把美國和歐洲貴族菁英間在如何掠奪地球方面的意識型態之差異納入管控。例如,一九五五年畢德堡會議「總報告」第七頁提到「消除西歐國家和美國在面對困擾世界的危險時之誤解和可能的猜疑」。
二○○五年九月,畢德堡俱樂部為了打破外界對其陰謀的質疑,史無前例地由七十三歲的主席艾泰尼.戴維儂子爵(Viscount Etienne Davignon)出面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比爾.海登(Bill Hayton)的專訪。他在專訪中對畢德堡俱樂部的「私人」集會之宗旨輕描淡寫:「我認為這只是有影響力的人,有意與其他有影響力的人,在可以自由發言的論壇交談,在不受批評、不需公開辯論其觀點下,檢視其意見的差異。」戴維儂否認畢德堡成員要建立一個全球統治階級,「因為我不認為有全球統治階級存在。」他說:「企業影響社會,政治影響社會──這是常識嘛!這並不是企業要跟經由民主程序選出的領導人競爭領導的權利。」
戰爭通常是因爭奪擴張領土而開打,但是在全球化的新時代,企業和政治唇齒相依,經濟控制至上。不管畢德堡俱樂部的主席怎麼撇清,這個組織毫無疑問掌控了世界貿易,而大眾並不了解其年度會議的紀錄。他們祕密集會,討論全球策略,對廣泛的議題達成共識。如此神祕,啟人疑竇,我的目的是要解開畢德堡俱樂部的祕密,呈現出這個盤根錯節的組織如何讓所有的自由國家依他們所操縱的國際法,透過聯合國去主理,接受他們的統治。
畢德堡俱樂部的成員「主持」各國中央銀行,因此得以決定貼現率、貨幣供給額、利率、黃金價格,以及哪個國家可以得到貸款。藉由操縱貨幣升降起伏,畢德堡的成員替自己創造數十億美元的財富。愛錢財、愛權勢,驅動他們的野心。
自艾森豪(Ike Eisenhower)以降歷任美國總統都是畢德堡俱樂部的成員。英國首相布萊爾,還有英國政府大部分要角也是其成員。即使加拿大愛出風頭的前任總理杜魯道(Pierre
Trudeau)也是。過去受邀出席畢德堡會議的知名人士還有:前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班、柯林頓夫婦、凱瑞參議員、比爾.蓋玆夫婦、季辛吉和理查.裴爾(Richard
Perle)。
如大衛.洛克斐勒、康拉德.布萊克(Conrald Black,擁有全球四百四十多家報刊雜誌,從《耶路撒冷郵報》到加拿大最新的日報《全國郵報》皆是,但目前他已經聲名掃地)、艾德加.布隆褔曼(Edgar Bronfman)、魯伯特.梅鐸(Rupert Murdoch)和桑納.雷德史東(Sumner Redstone,涉及媒體產業每一部門的國際媒體集團維康Vicom之執行長)等等媒體大亨,也都參加畢德堡會議。他們替這個祕密社團保密,這可能就是你我從未聽過畢德堡俱樂部這個名字的原因。
掌控政府、大企業和任何發揮權力的組織,其訣竅就是保密。例如,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八大工業國家集團(G8)、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經濟論壇、各國中央銀行、歐盟部長會議、歐盟委員會、歐盟高峰會議、政府內閣會議、各式各樣智庫會議,全都閉門進行會議。唯一一個原因是,「他們」不希望你我知道他們討論些什麼。之所以要對外保密,他們老生常談的藉口是:「這不吻合公共利益」;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讓公眾知道他們討論、決定的內容,並不符合掌握權柄者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