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如何評價宋仁宗

文/史式

 

  宋仁宗於公元一○二二年繼位,一○六三年去世,在位四十一年。其中劉太后臨朝聽政十一年,自己親政三十年。他求治心切,一輩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變法,只有變法才能改變積貧積弱的現象,才能富國強兵。可是做了長期準備工作的「慶曆變法」很快就失敗了。

  對於皇帝,我們也不能只憑成敗論英雄。這位仁宗皇帝確實是有不少事情沒有做成,但是他一輩子認定了一個目標,就孜孜不倦地做下去,這也很不容易。他還沒有親政,就發現了范仲淹是個人才,總想加以重用。「慶曆變法」失敗,他並沒有灰心,在儂智高入侵廣南州郡之時,他又突破人事制度,力排眾議,破格任用士兵出身的大將狄青為統帥,平定了儂智高之亂。在西北邊疆戰事不利之時,在南方獲得一次大捷,也足以振奮人心。在狄青受到排擠而去職之後,他又支持包拯在開封府秉公執法,反對權貴橫行。在他去世的兩年前,他又重用王安石,任為知制誥,醞釀再來一次規模更大的變法。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們還能說他沒有作為嗎?

  其實,作為一個皇帝,不需要他自己去做什麼具體的事,只要他能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長期保持良好的社會風氣,執法公平不出或少出冤假錯案,讓老百姓能過和平安定的日子,這就很不錯了。中國的老百姓是善良的,又是勤勞的,他只要有口飯吃,不餓肚子,又有一個安定的環境讓他生產,讓他創造,不需要任何人督促,他就會埋頭生產,耐心創造。既創造物質財富,又創造精神財富。知識分子在創造精神財富的時候,特別需要精神上的寬鬆,仁宗時代是一個知識分子精神上特別寬鬆的時代,所以文學藝術事業都很發達。中國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這六家(三蘇、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又都活躍在仁宗時代,宋代官員待遇比較優厚,退休之後能夠優游林下,吟詩作文。這種厚祿制度,使得官員沒有後顧之憂,能夠安心創作,所以文學藝術,成果累累,能夠流傳萬世。宋代以科舉取士,政府官員都是文學之士,在仁宗晚期,富弼、韓琦、文彥博、曾公亮相繼為相,歐陽修參加政事,包拯為樞密院副使,司馬光知諫院,王安石知制誥,真正稱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滿朝。這樣的事,歷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時代才有。

  中國的幾大發明中,能把整個世界推向近代化的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羅盤,都出現於仁宗時代。

  公元一○四一至一○四八年的仁宗慶曆年間,淮南路蘄州蘄水縣(今湖北英山縣)的布衣畢昇發明了「陶活字印刷術」,他是印刷工人出身,自然是無官無職的老百姓。正因為當時文化事業發達,有大量印書的需要,才促成了這樣一件重大發明。不久,山東農民王禎又發明了「木活字印刷術」,無錫布衣華燧又發明了「銅活字印刷術」。以後,活字印刷術傳入朝鮮、越南,十五世紀傳入歐洲,德國第一次用活字印刷《聖經》是公元一四五六年,比畢昇時代晚了四百年。

  火藥用為武器,首先記載於《武經總要》一書,這是由仁宗時代曾公亮、丁度等人編纂的。從此,世界就由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南宋的虞允文在采石磯大破金兵,就曾經使用過霹靂炮。

  仁宗時代的進士沈括是個博學多才的大科學家,他對天文、曆法、物理、數學、醫學、音樂無不精通,而最重要的發明,則是用於航海的指南針。公元一一一九年,宋代朱彧在《萍州可談》一書中寫到,當時廣州的海船出海,遇到陰雨,就用指南針指示方向,這是個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針的記載。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說:根據他的計算結果,指南針所指的方向是朝南而微微偏東。他把指南針的偏向,叫做磁偏角。英國人到了十七世紀才發現這種現象,比沈括時代遲了四百多年。

  過去我們讀歷史,總難免會有一點勢利眼光,認為要做出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才能算是大英雄,沒有把零零碎碎的事情放在眼裡。現在把宋仁宗一生一世所作所為認真梳理一下,覺得他所做的事還真不少。而且,那麼多的曠世奇才都湧現在他那個時代,那麼多的發明創造也都出現在他那個時代,這難道不是他的功勞,這難道不是他的貢獻!在兩千多年的專制王朝中間,沒有第二個皇帝能在這方面和他相比。請問我們是不是應該對他刮目相看,對他這個歷史人物再作一次新的評價?

※本次內容摘錄自《我是宋朝人》

最新更新期:9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