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孫子兵法》的結構地圖(下)

文/程國政

■軍事戰略(Military Strategy)範疇

  軍事戰略是運用武力來達成戰略目標的思維,然而沒有任何一種流程、方法可以適用所有情況,因此就有了隨著時空而變的情境策略。孫子在武力論戰上,既有適用於戰爭全局的優勝劣敗通則,又有因應敵情而變通的權變法則,故軍事戰略可依常變情境分成「經常戰略」、「權變戰略」等二項兵學策略;美國戰略學家柯林斯在《大戰略》一書中將此二種戰略稱為「直接戰略」與「間接戰略」。「軍事戰略」的十個兵學規則可歸類如下:

  (五)經常戰略:經常戰略是以實力優劣為前提的常態法則,如帶有弱肉強食味道的「補給因敵論」、強調優勝劣敗的「兵力優劣論」等。

  •後勤戰略:〈二、作戰〉「貳、補給因敵論」
  •兵力戰略:〈三、謀攻〉「貳、兵力優劣論」
  •備戰戰略:〈四、軍形〉「貳、先勝部署論」
  •會戰戰略:〈七、軍爭〉「壹、會戰迂迴論」
  •地緣戰略:〈十一、九地〉「壹、戰略九地論」
  •諜報戰略:〈十三、用間〉「貳、戰略用間論」

  (六)權變戰略:權變戰略是以因應敵情為前提的變通法則,如詭詐欺敵的「詭道十四法」、奇襲致勝的「正合奇勝」等,運用上則以逆向思考的特殊法則為主。

  •詭道心法:〈一、始計〉「貳、詭道十四法」
  •奇襲心法:〈五、兵勢〉「貳、兵勢奇正論」
  •虛實心法:〈六、虛實〉「壹、虛實十心法」
  •變通心法:〈八、九變〉「貳、利害變通論」

  「軍事戰略」的二項兵學策略可以用圖1來表示。

   
圖1 《孫子兵法》的「軍事戰略」架構圖

■治軍理念(Military Management)範疇

  孫子在治軍管理上,除了從領導的行為特質上談君王與將帥的領導統御,也從軍隊的管理方法上談組織行為,故可將治軍理念分成「領導行為」與「軍隊管理」等二類兵學策略;嚴格來說,領導行為只是軍隊管理的一個分支,猶如企業管理中,領導行為是組織行為的分支一樣,二者本為從屬關係,然而由於領導行為影響成敗至鉅,因此將「領導行為」從「軍隊管理」中獨立出來。「治軍理念」所屬的十個兵學規則可歸類如下:

  (七)領導行為:指君王或將帥的領導行為;著重領導者的個體行為分析。

  •君王統御:〈三、謀攻〉「參、君王統御論」
  •領導性格:〈八、九變〉「參、將帥性格論」
  •將帥領導:〈十、地形〉「貳、將帥領導論」
  •領導權謀:〈十一、九地〉「參、戰地領導論」

  (八)軍隊管理:指軍隊建制與治理的管理原則,著重軍隊的群體行為分析。

  •法治建軍:〈五、兵勢〉「壹、組織編制論」
  •兵勢規律:〈五、兵勢〉「肆、兵勢象石論」
  •兵形規律:〈六、虛實〉「參、兵形象水論」
  •會戰治軍:〈七、軍爭〉「貳、會戰治軍論」
  •一般治軍:〈九、行軍〉「參、文武治軍論」 •地緣治軍:〈十一、九地〉「肆、地緣治軍論」

  「治軍理念」的二項兵學策略可以用圖2來表示。

   
圖2 《孫子兵法》的「治軍理念」架構圖

■戰鬥戰術(Tactics Methodology)範疇

  孫子在實戰層面的戰鬥情境上,不但有普遍性的戰術原則,也有模式化的戰鬥方法,故可分成「戰術原則」與「戰鬥方法」等二類兵學策略,「戰術原則」對所有實戰都具有規範的作用;「戰鬥方法」則是依特殊狀況而訂的技術性手段,「戰鬥戰術」所屬的十個兵學規則可歸類如下:

  (九)戰術原則:指運用謀略,指揮行動實戰的根本原則。

  •造勢戰術:〈五、兵勢〉「參、奇襲造勢論」
  •虛實戰術:〈六、虛實〉「貳、虛實戰術論」
  •變通戰術:〈八、九變〉「壹、用兵九變論」
  •佈陣戰術:〈十、地形〉「壹、戰術地形論」
  •攻擊戰術:〈十一、九地〉「貳、攻擊五戰術」

  (十)戰鬥方法:指運用兵力,投入戰鬥的技術方法。

  •行軍方法:〈九、行軍〉「壹、行軍宿營論」
  •偵察方法:〈九、行軍〉「貳、相敵三十三訣」
  •開戰方法:〈十一、九地〉「伍、開戰方法論」
  •火攻方法:〈十二、火攻〉「壹、火攻方法論」
  •諜報方法:〈十三、用間〉「參、用間方法論」

  「戰鬥戰術」範疇中的二項兵學策略可以用圖3來表示。

  

圖3「國家戰略」的六個兵學規則

  綜合上述三大步驟,我們可對《孫子兵法》作一番結構變革。

  首先,由於四大軍事範疇為決策權限的概念,故彼此間又存在著隸屬關係,以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前384-前322)的「公理方法」來看,「國家戰略」是決策層對戰爭的總體思維,因此可視為是公理範疇,在這之下,「軍事戰略」對外指導戰爭,「治軍理念」對內準備戰爭,故可視為是「國家戰略」的定理範疇;「戰鬥戰術」則是聽命於「軍事戰略」的實戰作業,故可視為是定理演繹出的推論,形成了一個上層為「國家戰略」,中層為「軍事戰略」與「治軍理念」,下層為「戰鬥戰術」的三層式結構。

  其次,十項兵學策略為從屬於四大軍事範疇的情境策略,所以在這三層平台下列出各項兵學策略,即可建構出如圖4的知識結構。

  

圖4 《孫子兵法》三層十項兵學策略圖

  由於上述三步驟是根據組織的「流程」、「結構」、「策略」三個構面來展開,故我們以這三個構面為座標軸,繪製一個三度空間的知識結構,第一步驟是以「流程」為X軸,十三篇為座標值;第二步驟是以「結構」為Y軸,四項軍事範疇為座標值;第三步驟則是以「策略」為Z軸,十項兵學策略為座標值,就可構築起一座如圖5的立體結構。

圖5 《孫子兵法》三維知識結構圖

  把這一個立體知識結構投射到平面,就可以呈現出三幅以「流程」、「結構」、「策略」為主軸的知識地圖。

  流程地圖:流程、策略切面代表了時間流變的程序知識;呈現為一張「戰爭流程地圖」。

  結構地圖:流程、結構切面代表了組織治理的結構知識;呈現為一張「決策結構地圖」。第二章將就這張地圖作深入說明。

  策略地圖:結構、策略切面代表了環境變遷的策略知識,呈現為一張「策略兵學地圖」。第三章將就這張地圖作深入說明。

  如果將《孫子兵法》比喻作人體,那麼「流程」好比是血液循環系統,「結構」是骨骼系統,而「策略」就是肌肉系統了;有了循環系統,人體才能運轉作動;有了骨骼系統,人體才能指揮控管;有了肌肉系統,人體才能協調運作;「流程」、「結構」、「策略」這三個要素構成了《孫子兵法》完整的知識結構。

  建構這麼一個知識結構有什麼好處?簡單說,這麼一個知識結構改變了《孫子兵法》原有的解讀方式,它以時、空、情境等變數為參考,把《孫子兵法》蘊含的知識系統化,透過三十六個系統單元的有機排列,將原本高度抽象的《孫子兵法》,變成視覺本能、易查易記的圖形結構,這個「知識結構」本身既是多維多層的,創造的功能也是多重互動的。

※本次內容摘錄自《孫子兵法知識地圖》

最新更新期:9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