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資深媒體工作者、文字工作者)
對我們這群五年級世代的人來說,過去讀中國歷史至元朝時,總是讀得漫不經心,一來聯考歷史考題考的不多,再者向來就習慣以漢族想法作為核心思想,實在很難理解成吉思汗與其一族在歷史上的地位與影響。而坊間林立的蒙古烤肉店「鐵木真」、「成吉思汗」、「忽必烈」也很難令人聯想蒙古鐵騎西征、東討、南攻的事蹟。就如《成吉思汗一族》作者陳舜臣所說的,「想寫中國通史的人,在『元』朝之前停筆,是很正常的事情。」究其原因,陳舜臣先生說得很通透,因為成吉思汗上場以後的歷史,已經超越「中國史」以外了,而當我們換個角度並且跳出既有框架與距離,開始理解蒙古後,赫然發現那竟是個龐大的巨人身影。
「成吉思汗一族」包括成吉思汗本人與他的子孫們,但最具代表性的當然還是成吉思汗了,這位開創蒙古族的卓越領袖,也是世界的巨人。美國《華盛頓郵報》舉辦的「千年風雲人物」活動,列舉千年來古今中外人才進行民調調查,成吉思汗被尊為第一。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打破了疆域的限制,打通了無數的障礙,讓東西多元文化彼此交流,成吉思汗所代表的不只是武力征伐而已,還說明了他已具有「世界」的概念,甚至可說是全球化的先驅。
陳舜臣先生評論成吉思汗時認為,成吉思汗掌握了世界史的潮流,完成了遊牧民族的團結統一,壯大了塞外民族,以精確的眼光與意志力展現力量。他用人適才適所,包容各色人種與宗教,終能成為一代天驕。如果一個國家領導人或是企業經營者,能夠體悟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建立龐大的蒙古帝國的核心價值,就能夠掌握「興隆」的道理,不管是生意興隆還是國運昌盛。陳舜臣先生說《成吉思汗一族》的主題主要是寫「興隆」,原因就在於此。這也是何以《成吉思汗一族》日文版出版時,日本政府將其選定為公務人員的指定必讀的好書之因。
《成吉思汗一族》全書四大冊,成吉思汗的事蹟不過只占四分之一,但我們在讀完四大冊的著作後爬梳其理路,就可發現成吉思汗所佔的分量,並不隨著他走進歷史而湮沒。成吉思汗建立的「興隆」之道對國家、企業乃至家庭都相當具有啟發性。首先他以堅強的意志完成了北方遊牧民族的統一,將原本散漫的部落凝聚成團結的生命共同體,接著便以追求部族的生存與繁榮,建立蒙古文字,學習吸收新的知識,包容宗教,廣納人才,開拓視野。最後,明快決斷,講究速度與品質,西征東討攻無不克。他建立了新的世界與軌道,一旦偏離這個軌道,興隆不再。陳舜臣先生旁徵博引,容納史料與小說處理技巧,巧妙的將此主題融於其中,等待讀者咀嚼發現。
成吉思汗與其子孫的成就也影響著當代的企業。鴻海集團負責人郭台銘曾以「方向、時機與程度」三個面向分析,認為成吉思汗所以能夠橫掃歐洲,靠的就是正確的策略與明快的執行力,贏在方向、贏在策略與贏在速度。特別是在新世紀「世界是平的」的經營策略概念下,沒有高低上下左右之分,只有胸懷天下才能制勝。郭台銘先生推崇成吉思汗的卓越眼光與判斷,並認為成吉思汗開創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意義上的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因為成吉思汗領導蒙古走到正確的方向,能做出明確判斷,掌握時機與速度,十三萬蒙古精兵能以一當三,快速又精良。
現代企業追求的競爭就是方向正確,快速準確,品質精良,能吸收各種資源整合各種平台,呈現新的視野。而這也是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先生所說的,蒙古帝國是「世界是平的」之零點一版之緣由,因為成吉思汗與其子孫所展現的效率與執行能力,都是現代企業眼光企盼所在,也是一國領導人要具備的成功要件與格局。
除了成吉思汗巨人般的身影出現在吾人面前外,《成吉思汗一族》
作者陳舜臣先生之身影更是巨大。陳先生以推理小說《枯草之根》在日本文壇崛起,在推體文學界有其重要地位,而在歷史小說的書寫上更是用力甚深,撰寫之前必定詳實閱讀相當多史料,《成吉思汗一族》
成書前,他走過造紙術傳至西方的「紙路」,到中亞的塔拉茲、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地追尋成吉思汗足跡,但正要提筆創作時卻突然中風,右手右腳無法動彈。陳先生改以左手寫字,稍有改善偏又遭逢阪神大地震,在極艱難的環境下完成《成吉思汗一族》
,展現大無畏的毅力與勇氣,作者的身影與《成吉思汗一族》
相輝映,優遊其中,視野開闊,見新天地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