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文德
◆受教汪伯彥
秦檜從小便沉默寡言,態度顯得陰沉。但他的才智極高,記憶力極強,背誦古文幾乎過目不忘,鄉人視之為神童。
小時候,家鄉來了一位叫作汪伯彥的書生,安徽人,秦敏學公事繁忙,便聘汪伯彥為孩子的家庭老師。汪伯彥野心極大,深通歷史典故,一心想飛黃騰達,成為當代將相。
秦檜非常勤勉向學,平常話不多,但提出的問題都非常犀利,有時連汪伯彥都難以應付。對這位面容削瘦、個性倔強的孩子,雖不討人喜歡,但汪伯彥也意識到秦檜的才華,絕非等閒之輩。
特別是書法,秦檜極為用心,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篆書,每種都很拿手,而且認真練習,幾乎到達廢寢忘食的地步。
他讀書多而龐雜,詩賦經子無所不通,更因汪伯彥的指導,也深通史傳──《左傳》、《戰國策》、《史記》、《漢書》等無不涉略。
汪伯彥非常欣賞秦檜的敏銳度,特別是對歷史事件的洞識能力,有時候汪伯彥也自歎不如。汪伯彥喜歡和秦檜談論時事,從王安石變法到新舊黨爭,或是蔡京、童貫等擅權,無不論及,在年輕秦檜心中,這些當代不可一世的將相,其實也各有其弱點,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在汪伯彥指導下,秦檜對時政充滿著熱情和關心。不久,汪伯彥中了進士,也達成他一生想做大官的志願。出任相州知府時,正逢趙構南下,汪伯彥便舉兵擁戴趙構,遂成為皇帝手下首席紅人。
◆太學的長腳漢
進入青春期的秦檜,身材瘦長高大,臉色蠟黃,狹長削瘦,顯得陰沉而頗富心機。由於學問很好,經鄉里人士推薦,秦檜進入了太學,成了太學生。
太學的課程更是豐富,經、書、禮、易、春秋都有名師指導,外學有四個講堂,分成一百齋,每齋三十人,由國子監祭酒總管,另置司業、主簿、丞各一員,博士十員,學正、學錄各五員。
秦檜天資好,作事認真,在太學中表現非常出色,很得老師的器重。
汴京是個繁華都市,引誘極多,太學生有些環境好的,喜歡到酒肆去胡鬧一番,但秦檜一律敬謝不敏,祇認真的讀書,不管別人之事。是同儕口中,沉默寡言的正人君子。
但秦檜冷峻幾乎到無情的個性,是一般人很難親近的,他的朋友也非常少,就算欣賞他才華的人,也很難和他深交。
◆初中進士,得貴人器重
宋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秦檜以二十五歲高中進士,並受命為密州教授。也就在這一年,女真族的金皇朝建立了。
教授是種學官,仁宗時設置,以經術、行義,訓導學生。這種職務一點行政權力也沒有,秦檜自然不能滿足,不過唯一的好處是有機會接觸到高層人士。
熙寧年間的宰相王珪,有個叫做王仲山的兒子,他有位女兒待字閨中,而且是童貫的乾女兒。王仲山聽說秦檜資質甚佳,他日定是宰輔之才,幾次會面後,果然不同於一般泛泛之輩,王仲山便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他。
寒門出身,攀得這門親事,自然使秦檜身價百倍,但秦檜卻一點也不驕傲,他更認真學習,希望早日升官以得到親家們的認同。
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秦檜參加詞學兼茂科考試,這是選拔代擬詔誥時務策的人才,也就是朝廷的代言人角色,考試甚嚴,每年錄取人數不超過五人,秦檜是那年唯一被錄取的考生,因此頗受到朝廷方面的重視。
果然,以秦檜的文采,在這種工作上表現非常突出,很快得到當朝宰相李邦彥的器重。
李邦彥也是窮人出身,在朝中朋友不多,因此用心攏絡班底。像秦檜這種出身貧農、才華又高,而且姻親關係不錯的青年才俊,是最理想的班底成員。
在和秦檜詳談後,李邦彥向宋徽宗推薦秦檜出任大學學正,這是掌管太學校規的官員,太學也是培訓人才重要的機構,將秦檜放在這裡,李邦彥有其長期培養的計劃。
◆國難期間露鋒芒
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在擊潰遼國之後,金軍大舉南下攻宋。
十二月,徽宗退位,太子趙桓繼位,是為宋欽宗。
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兵部侍郎李綱為首的主戰派,號召勤王義師,準備死守汴京。李邦彥則屬主和派,積極活動,勸說欽宗和金軍停戰議和。
秦檜倒不完全依附主和派,他持觀望態度,希望調和兩派意見,為國家找出一條應付緊急危機之道。
在深思熟慮後,秦檜向欽宗奏上了一道軍機的奏章,在奏章中,他提出四個重要主張:
一、金人貪得無厭,若被迫割地時,祇宜割燕山一路。
二、金人狡猾奸詐,和議中,防禦也不得鬆懈。
三、請和文武百官議事,選擇正確意見,寫入盟約之中。
四、請求將金國使節安排在外面的館驛中,不讓他們進入朝門和議堂。
這個奏章雖然沒有被層峰接受,但不久,朝廷任命秦檜為尚書省兵部職方員外郎,掌管全國疆域、郡縣及鎮寨等圖籍,顯然有意借重他為談判代表。
沒多久,又任命他到張邦昌手下任事,但秦檜認為張邦昌一味投降論誤國,拒絕成為割地的代表,一共上了三本奏章推辭,並表明反對一味求和,欽宗才作罷此項任命。
金軍迫近汴京,欽宗派遣康王趙構及張邦昌出使金國,進行停戰和談。各地勤王軍集結汴京,抗敵士氣激昂,李綱力主士氣可用,得到欽宗同意,以義師姚平仲夜劫金營,卻被打得大敗。
欽宗和李邦彥祇得罷黜李綱,割三鎮以求和。
金軍要求以肅王趙樞換回康王趙構及張邦昌,並割讓三鎮作停戰條件。
但誰是適合的談判人選呢?欽宗想到頗有議論頭腦的秦檜。秦檜以禮部侍郎的名義,和兵部侍郎程瑀共同負責赴河東割地的任務。
秦檜雖然百般不情願,但國難當頭,祇得奉旨前往。
◆靖康風雲國恥日
當秦檜和程瑀兩人到達燕山府時,卻發現金國大軍已經撤退了。原來汴京軍民反對割地求降,各地勤王師集中京城,欽宗祇好讓李綱復職,積極備戰。
金軍認為已得到割地承諾,又見宋國兵力加強,自己軍隊補給反而有困難,於是先行撤軍。
秦檜兩人也趁機放棄割地任務,火速返回朝廷。
朝廷認為秦檜勇赴國難,封他為殿中侍御史,不久,又加封為左司諫。
總之,國難期間,秦檜以勇於任事,一路平步青雲。
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八月,金軍再度大舉南侵。主戰派李綱、吳敏、徐處仁均先後被罷黜,由主和派的唐恪為宰相。
欽宗請文武百官對當前局勢表示意見,唐恪、耿南仲等力求割三鎮以求和,秦檜等三十六人,堅持反對割地。
於是再派康王趙構前往議和,趙構到磁州,為知州宗澤所阻,勸其勿北上,正好秦檜的啟蒙老師汪伯彥為相州知事,便以二千人馬,將趙構送往相州,暫時安頓。
十一月,金軍圍攻汴京。
唐恪罷相,以主戰派的何繼位宰相。欽宗誤信郭京的神兵之說,使汴京在倉皇中陷落。
宋國統制姚友仲、何慶言、陳克禮均戰死,何率領軍民展開巷戰,金軍一時也很難拿下汴京城,於是和議又起。欽宗立刻答應,並進行投降之談判。
由於賠償的黃金及絲帛均無法湊足,金軍再度施壓。靖康二年(一一二七)正月,欽宗親自赴金營,便遭到扣留了。不久,太上皇徽宗、太后、鄆王趙楷、諸妃子、公主、駙馬,全被逮捕送入金營。
金國也正式確立了張邦昌的傀儡政權。
國難之日,秦檜在御史台府,向金營寫出書面申請書,如下:
檜荷國厚恩,甚愧無報。今金人擁重兵臨已拔之城,操生殺之 柄,必欲易姓,檜盡死以辯,非特忠於主也,且明兩國之利害爾。
明顯透露願意議和,但堅決反對立張邦昌之立場。不久,秦檜夫婦也被金軍正式逮捕,送往金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