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文/陳文德

  孫子在〈始計篇〉開宗明義地寫道: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焉。

  「兵」便是軍事,也就是戰事。戰爭是國家的大事,人民的生死和國家的存亡都可能因而決定,所以不可不審慎的明察之。

  〈謀攻篇〉中知勝有五,也就是必勝規劃的五個條件。其中第一項便是「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判斷自己有沒有能力,進行這一次的戰爭。

  在現代經營中,新商品推出時的促銷活動,即所謂的Campaign,也就是「戰爭」的意思。

  雖不致於是生死存亡的戰爭,然企業體的經營競爭力、公司的財務、員工的薪津福利、股東的紅利等等的確都會深受其影響。有時候也會成為公司興衰的重要因素,一步棋下錯,全盤皆輸,特別是以資訊為經營主體的企業,在二十一世紀的激烈競爭中,經營者也不得不特別的小心謹慎。

  如何才能明察?孫子明白指出:「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

「道」是唯一的真理

  經者常也,也就是經營的基本要素,戰爭中的常法,以正合,以奇勝的「正兵」。「正兵」是可以討論、可以先知的。孫子所指五事為: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是五事之首,最為重要,卻最難懂,也最容易被誤導。有人把「道」解釋為「仁」道,是治國的目標,是政治上的理想和信念,人民與領導者的意志必須一致,才能同生共死,不畏懼任何危險。但這些話往往流於嘴巴講講的概念,對實際生活的運用並無太大意義。像「仁愛、親附、忠誠」這些東西都是很容易流於口號而不切實際。

  道絕不是「理想」,理想是頭腦的想法,是舊經驗的投射,每個人的理想和信念都不一樣,因之領導者和人民的更不可能會一致。

  領導者或許可以用口號,或同仇敵愾之心去煽動人民,爭取一時的支援,例如希特勒消滅猶太人的運動,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很多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者,但這祇會造成更大的衝突,絕對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真理,是所有存在共同的基礎,不能用語言描述,無法定義,它太大了,在那個基礎上,所有的東西必須是一致的。然而語言的解說是非常有限的,講得出來的,就一定不是「道」,不是真理。

  真理不能講,祇能比喻,用一些可「感覺」的現象來理解,老子、莊子、孔子、耶穌、佛陀、蘇格拉底、禪宗大師等常使用寓言,使用譬喻,道理即在於此。孫子對道的解釋也採用譬喻的方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

  注意是「令民與上同意也」。是主君要讓人民和自己有共識,這並不是主君要符合民意,反過來是主君要領導民意,對人民要有足夠的魅力。主動急著表達對人民的愛心,仍是源自於主君個人的欲望。急切地想得到人民支援,而過分在意民意,就會陷入「父子與驢」的困擾中。〈九變篇〉所指的五危中,其第五危便是「愛民,可煩也」。

  就連將領都不能免於愛民的窠臼之中,更何況是居更高位、管理範圍更廣的主君。主動的領導力依賴的不是思想而是敏銳,也就是說不是用左腦而是用右腦,以敏銳的心,去理解人民的潛在需要。不過,這種講法也有可能為野心家所利用。所以有道的主君,是不可以有理想,有時候連想法都不能產生。

  要人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執著於「空無」也是種想法,所以真正的「道」,是不執著而寧靜地去理解、去觀照自己的想法。老子說:「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便是這個意思。祇有真正合乎「道」,才能夠「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今文孫子》無「故」字)。人民既然能和君主共生存,也就不會在乎各種危險。

  「安全、保障」祇是大腦中的想像,生命是不安全的,活生生便是冒險。向「道」敞開的人,不怕死也不畏生,心胸寬闊,不侷限於「安定」反而會願意去冒險、去享受生命。

  商湯、周文、武王的文明、大漢帝國、大唐帝國、羅馬帝國時的民心士氣,以及大英帝國和早期美國的開拓精神,都是不畏危的冒險患難精神建立的。

  公務員保障多、最安全,但很少看到快樂的公務員,愈安全便愈沒有生命力,也就愈鬱卒。探險隊的嚮導、古代的行商、早年的移民、海外貿易的開拓者,都是處於充滿危險,明天的糧食,今天都還不知在哪裡,生命隨時面臨在過度挑戰中遭到毀滅。雖然經歷痛苦和挫折,但都能很快地就熬過去,每天都是快樂的,永遠是活鮮鮮的。這就是不畏危的精神,享受無限生命的「新」。

  在〈地形篇〉中孫武對將卒的關係有如下的描述: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換句話說,這種愛是出自於本能,如母親對初生嬰兒的愛,所有母性動物對初生兒的愛都是非常強烈、無我的,絕對不是嘴巴說說的口號,而是願以自己的生命,以及所有一切去保護對方。因為這種愛是發自本能,所以非常有力量,唯有這種力量才能讓對方徹底感動,完全的「在」一起。

  真正的愛,是熱情、是敏銳、是關懷,沒有欲望、沒有要求、沒有期待,完全是「當下」(Here and Now)。這便是道──老子的道、孔子的道、耶穌的道、佛陀的道、孫子的道,表現雖然不同,本質是一樣的,這就是真理,就是那個真正在發生的真相。

  在經營上,道便是商品化──產品或服務對消費者的魅力,不要祇著眼於現有的市場,不要一窩蜂的炒熱門,要敏銳看到市場的潛在力,人心的真正趨勢。這樣的經營者,才能領導所有部屬,邁向未來的新市場,開拓未來的新境界。

  經營者的判斷是敏銳體會時代需要的直覺、是無心的,絕對不是主觀的。這樣的經營者,一定是活生生的,充滿著領導的魅力。他可以是獨裁的,也可以是民主的,或許很溫和,也或許很嚴厲,但不論個性是內向或外向,這種經營一定充滿著熱情,擁有足夠的魅力。

  「不在乎薪津和福利,我願意全力以赴,因為這家公司很具有未來性。」

  這便是真正的同心,不論現在的規模是大是小,目前的情況是富是貧,甚至不論成效如何,這個企業一定充滿著活力。經營者所要創造的便是這股動力和未來性。

本次內容摘錄自《孫子兵法經營學》導讀

最新更新日期:95.06.30

歷史資料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