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文/森本哲郎

  迦太基最後是與羅馬對決,但在地中海貿易中,最初的競爭對手是希臘。

  由於希臘人所定居的希臘半島,是個不毛之地,根本沒有空間再容納不斷南下的同族人,更別說有什麼經濟發展了。因此,他們必須向海上尋求出路,向愛琴海的島嶼和小亞細亞地區擴大殖民。所以,從義大利半島到地中海沿岸各地都被列入希臘的經濟圈裡。因此,他們在地中海會與基地設在對岸的迦太基形成對峙的局面,也是預料得到的。

  說到商業才能,希臘人也不輸給迦太基人。我在前面提過,在那個時代,所謂的商業才能,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就是一種互相欺騙的技能。日本有句「雁過拔毛」(譯注:指狡猾之人,善於欺騙)的諺語,非常足以形容他們,在當時,人們也常說:「跟希臘人握過手後,得數數手指頭,看是否十隻俱在。」來形容希臘人當時在商場上活躍的情形。

  在商業上,迦太基或希臘、羅馬,可說都站在同一個擂台上的。但是,為什麼只有迦太基人受人非議呢?只有一個理由:在生活態度上,迦太基人的價值觀跟希臘人、羅馬人有很大的差異。就像普魯塔克所批評的,他們根本不懂得享受人生。也就是說,迦太基人根本沒意識到工作的目的,以及富裕又是為了什麼?

  對希臘人和羅馬人來說,人生是以享樂為目的的。付出精力,努力從商而得到的財富,就是要用在享受人生上面。在他們眼中,迦太基人就像「搬運柴火燒洗澡水,弄得灰頭土臉的驢子」,但是,驢子只是老老實實地搬運柴火罷了,迦太基人卻侵犯到他們的利益。因此,他們會將敵意集中到這個找不到犯罪證據的犯人──迦太基人身上,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萬物之靈VS.經濟動物

  希臘人從西元前八世紀左右,就開始殖民。他們在愛琴海各島和小亞細亞的愛奧尼亞(Ionia,譯注:小亞細亞西岸中部)地區到黑海沿岸,以及義大利半島南端至歐洲地中海沿岸,相繼建立了希臘的殖民城市。也因此才跟迦太基發生經濟摩擦。而這兩個民族在建立殖民城市的態度上,有很明顯的差異。
與其說迦太基人建立殖民城市,倒不如說他們只是想要設立經濟、交易的基地罷了。他們在各地占領的港口,只當做商業交易用。對迦太基人來說,重要的是能運送商品的良港、倉庫,或是當地的資源。

  相反的,希臘人所追求的卻是一個充滿人性的城市。雖然一個城市的發展,一定要有經濟活動,但是,希臘人認為,除了把它當做經濟基地外,也是移植希臘文化的城市。位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殿,可說是這些殖民活動的本部。人們在殖民之前,都先到這個神殿祈求指示,並銘刻於心,才展開他們各地的殖民活動。

  由此看來,希臘的殖民城市一定經常與德爾斐連結在一起。換句話說,希臘人無論走到哪裡,從來沒有忘記過希臘精神。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殿裡,刻有一句格言:「了解你自己。」他們就是謹守著這句格言,到各地殖民,然後再回到希臘。這句格言也促使他們經常自我反省。也使得他們在地中海穿梭往來的時候,除了物質上的財富之外,也滿載精神上的財富。

  舉個例子來說,他們在殖民城市愛奧尼亞,除了建立經濟的財富外,不知也蘊育了多少精神上的成果,我們只要舉出最早的詩人荷馬,最早的哲學家泰利斯(Thales)和赫拉克利圖(Heraclitus)等幾位名人,就足以回答這個問題。

  反觀迦太基人,他們每天就知道做生意。他們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消耗在追求物質財富上。所以,在迦太基人的「經濟基地」裡,根本沒有蘊育出精神上的財富。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壓根兒沒想過要追求所謂的「閒暇」。他們從來沒想過身為人類,有何意義,什麼才是人生的真諦,也沒反省過為什麼要工作。終其一生,他們只是個不折不扣的經濟動物罷了。

從希臘到迦太基

  仔細想想戰後的日本,我們會發現,在不知不覺中,她似乎在重蹈著二千多年以前活躍在地中海的希臘和迦太基兩民族的軌跡。

  打從西元一九四五年開始,日本就致力於建立一個民主的社會,而有了民主主義的觀念。這個民主主義,可說是來自雅典的廣場。本來,英文的 Democracy 是來自於希臘文的 Democratia,Demos 在希臘文中是「民眾」之意,Cratos 意指「力量」,由民眾力量支配的政治,希臘人稱為 Democratia。

  這麼看來,日本人戰後,可說是拿古代希臘為範本,來重建日本的。

  四十多年來,我們身邊充滿了希臘文。Chorus(合唱)、Orchestra(樂隊)、Stadium(體育場)、Music(音樂)、Energy(能源)、Technology(技術)、Policeman(警察)、Eros(愛神)、Marathon(馬拉松)等等辭彙,都是從希臘文來的。奧林匹克(Olympic)一詞不也是如此嗎?在現代的生活中,被視為文化、文明的東西,幾乎都是發源於古希臘。所以戰後日本要建立的「文化國家」,也可說就是走向希臘式的文化道路。

  但是,在這個同時,日本又像迦太基一樣,開始專注於經濟活動。這一列走向希臘式的文化列車,在不知不覺中,被塗上了迦太基的色彩。現在我們就是夾在希臘和迦太基的縫隙當中,不知如何取捨是好?

  熱中於商業買賣,決不是一件壞事。勤勞工作,也該受讚揚。因為,任何一國的人民,如果缺少這兩樣,是絕對無法繁榮起來的。日本在戰後短短的三、四十年當中,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國,可說是靠她自己努力勤奮得來的。但是,我們為什麼老是感到缺少什麼似的呢?

  答案很明顯,因為我們在追求財富的同時,忽略了精神價值的重要性。我們忘了希臘人對人生價值的反省,我們不再追求人道生存的真諦,對和諧的感覺也麻木不仁了。只是一味地走向迦太基的後路罷了。

  迦太基的命運又如何呢?

  我們確實有必要設身處地,詳細研究一下迦太基的歷史。

本次內容摘錄自《黃金迷城迦太基

最新更新日期:95.04.12

歷史資料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