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文/陳錦昌

張果老確有其人,他擁有長壽秘術、隱身術,
還有一指神功,花、鳥被他一指,紛紛枯萎墬落。

  在歷史上,真的有張果老這麼一個人。

  有關張果老的記載,最早見於唐憲宗元和二年(西元八○七年)成書、劉肅所撰的《大唐新語•隱逸篇》。書中敘述張果老隱居恆州中條山(山西省永濟縣東南),往來汾、晉(汾、晉皆在山西)之間,當時的人傳說他有長壽祕術。耆老都說:「有兒童時見之,自言數百歲。」

  唐太宗、唐高宗屢次召見他,都被他婉拒了。

  武則天召見他,這才出山,但卻在「妒女廟」前假死,當時天氣炎熱,不一會兒就臭爛生蟲,消息傳來,武則天信以為真。後來,有人在恆州山中又看到他。
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西元七三四年),刺史韋齊奏聞其事,唐玄宗派通事舍人裴晤赴恆州迎他。張果老一看到裴晤,即氣絕如死,裴晤焚香祝禱,宣達天子求道之意,一會兒,張果老漸漸蘇醒。裴晤不敢勉強,馳回京師奏報。

  唐玄宗令中書舍人徐嶠、通事舍人盧重玄奉璽書迎他。張果老這回同意了,隨徐嶠來到東都,安置在集賢院,優禮有加,然後乘著肩輿入宮,唐玄宗親自詢問關於神仙諸事,張果老一概秘而不宣。

返老還童,堯帝時生

  唐武宗的宰相李德裕,於唐文宗大和二年成書的《次柳氏舊聞》記載,張果老行為變怪莫測;《明皇雜誌》、《宣室志》等記載,有一次,唐玄宗見張果老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就說:「先生是得道之人,為何髮疏齒落?」

  張果老說:「衰朽之歲,無道術可依,以致於此。今若盡除,不猶癒乎?」因而在御前拔去鬢髮,擊落牙齒,血流滿嘴,唐玄宗非常擔心,就說:「先生何故如此!且去歇息。」過沒多久再召見他,但見青鬢皓齒,愈於壯年。這讓唐玄宗更加敬重他。

  有人說,張果老吃了千年何首烏而鶴髮返青;也有人說他常服杏仁方,杏仁能安五臟、補筋骨、添血髓、益精神、明目、聰耳。

  當時,公卿多來拜謁,問他方外之事,張果老往往詭詞應對。他曾經說:「我是堯帝時代丙子年生。」又說:「堯時為侍中。」人們莫測其高深;他善於養氣,多日不食,只飲美酒,服「三黃丸」。

  之後,唐玄宗問了他很多治道、神仙之事,並屢試仙術,變幻無窮,唐玄宗於是下詔〈加張果封號制〉,曰:
  恆州張果先生,遊方外者也。跡先高尚,深入窈冥。是混光塵,應召城闕。莫詳甲子之數,且謂羲皇上人。問以道樞,盡會宗極。今特行朝禮,爰申寵命,可授銀青光祿大夫,號曰通元先生。

  唐玄宗後來還想將喜好道術的妹妹玉真公主嫁給他,但他不肯接受。

古墓奇書,不見仙人

  由於張果老一再說他又老又病,請歸恆州,唐玄宗賜絹三百匹、弟子二人,並給驛馬,護送他到恆州蒲吾縣,弟子一人放回,一人相隨張果老入山。

  天寶初年,唐玄宗又派人去徵召,張果老聽到之後,沒多久,突然壽終,弟子為他安葬,唐玄宗為他建「棲霞觀」。

  成書於唐敬宗寶曆年至唐文宗大和年間的《國史補》記載,天寶末年,有人在汾、晉間的古墓穴中得到唐玄宗賜予張果老的敕書、詔書、衣服,乃知其異。發棺視之,僅一空棺而已。

是煉丹家,也是算命大師

  有人說,後來於五代宋初幫助趙匡胤開國的陳摶,就是張果老。

  清朝康熙時期彙編的《全唐詩》有張果老的〈題登真洞〉詩,云:

  修成金骨煉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
  野草謾隨青嶺秀,閒花長對白雲新。
  風搖翠電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
  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紅塵?

  詩並附小傳,說張果老「後於鸑鷟山登真洞往來」,修行得道。據考證,登真洞在甘肅兩當縣東靈官峽的鸑鷟山(又名南岐山、來儀山)南,是一個方約丈餘、深數百公尺的洞穴,半懸在該山的劍峰危崖上。

  宋代兩當邑書吏崔明遠,為紀念張果老,率眾赴京請命,該洞穴因此被敕封為登真洞,張果老被封為沖妙真人。登真洞的洞壁上有張果老的畫像,以及唐、宋以來記述張果老在此修仙悟道的碑文、歷代文人墨客為登真洞題的詩碑。

  張果老是唐朝有名的煉丹家,有不少煉丹方面的著作;「果老星宗」命術也是張果老所創,今傳有《果老星宗命格大全》一書。

張果老「騎驢看唱本」

  張果老是八仙中唯一見諸正史的「真人」,《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都記其事,在元雜劇中張果老也最早被入列八仙,范康的雜劇《陳季卿悟道竹葉舟》中,張果老開始倒騎驢子。趙文敬《張果老度脫啞觀音》一劇中云:

  舉出多少人,無如這老漢;
  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張果老因此留下兩種歇後語:「張果老倒騎驢」——往後瞧;「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這是個愛作怪的怪老子,也是個與世無爭的大好人!他倒騎驢子,萬事回頭看,教人們隨時想想自己的來時路。

張果老在台灣

  今河南省淮濱縣有果老廟,相傳是張果老的故鄉。

  台灣現有張果老祀廟三座,主祀的一座,同祀的二座。

  相傳張果老把他的火葫蘆遺落在台中縣的豐原,因此豐原又稱「葫蘆墩」。這個傳說,對照八仙故事,有一點張冠李戴。葫蘆,是李鐵拐的法寶,張果老的法寶是魚鼓。遺落葫蘆的人,不會是張果老。

  豐原舊名葫蘆墩,是因當地有兩處突出地面的土墩而得名。土墩已經不復存在,葫蘆卻歷久彌新,從二○○○年起,豐原市每年舉辦「葫蘆墩文化節」,葫蘆成為主角,舉凡歷史文化、經濟生活、民俗藝術等,都圍繞在葫蘆主題上,葫蘆,成了豐原市文化產業的鮮活標誌。

本次內容摘錄自《圖解魔幻八仙

最新更新日期:94.11.17

歷史資料回顧